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第五十四章 督脈經穴總歌

問:督脈經穴總歌呢?

答:長強骶骨端三分,腰俞廿一椎下中,陽關十六椎下取,命門十四椎下存,

懸樞在十三推下,脊中十一椎下論,中樞十椎下俯取,此穴氣府論注登,

筋縮九椎下俯取,至陽七椎下俯捫,靈臺六椎之下是,神道五椎之下分,

身柱三椎下俯取,陶道一椎下可捫,大椎一椎之上陷,啞門入髮際五分,

風府髮際入一寸,腦戶風上寸半尋,強間腦戶上寸半,後頂強上寸半存,

百會後頂前寸半,前頂百會寸半輪,囟會前頂前寸半,上星囟會上寸尋,

神庭上星前半寸,直入前髮際五分。素髎鼻準上端是,水溝穴即是人中。

兌端上唇端是穴,齦交唇內齦縫尋。

白話文:

有人問:督脈上的經穴總共有哪些?

回答如下:

長強穴位於骶骨末端,距離尾椎約三分處;腰俞穴則在第二十一節脊椎下方的中心位置;陽關穴在第十六節脊椎下方;命門穴存在於第十四節脊椎下方;

懸樞穴在第十三節脊椎下方;脊中穴在第十一節脊椎下方;中樞穴在第十節脊椎下方,需俯身取穴,這個穴道的詳細位置可在《氣府論》中有註解;筋縮穴在第九節脊椎下方,取穴時需俯身;至陽穴在第七節脊椎下方,取穴時也需俯身;

靈臺穴在第六節脊椎下方;神道穴在第五節脊椎下方;身柱穴在第三節脊椎下方,取穴時需俯身;陶道穴在一節脊椎下方,取穴時需用手摸;

大椎穴在一節脊椎上方的凹陷處;啞門穴在頭皮髮際線上方五分處;風府穴在髮際線內一寸的位置;腦戶穴在風府穴上方寸半的地方;強間穴在腦戶穴上方寸半的位置;

後頂穴在強間穴上方寸半的位置;百會穴在後頂穴前方寸半的位置;前頂穴在百會穴前方寸半的位置;囟會穴在前頂穴前方寸半的位置;上星穴在囟會穴上方一寸的位置;

神庭穴在上星穴前方半寸的位置,正好位於前髮際線上五分處。素髎穴在鼻尖上端;水溝穴就是人中穴;

兌端穴在上脣端;齦交穴在脣內牙齦縫隙中。

2. 第五十五章 任脈經穴總歌

問:任脈經穴總歌呢?

答:會陰穴在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探,子宮中極旁三寸,中極關元下寸間,

關元臍下三寸取,石門臍下二寸探。氣海臍下寸有半,陰交臍下一寸當,

神闕當臍中是穴,水分臍上一寸量。下脘臍上二寸取,建里臍上三寸間。

中脘上脘下一寸,上脘巨闕下寸方,巨闕鳩尾下一寸,鳩尾中庭下寸當,

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堂下寸六量,玉堂紫宮下寸六,紫宮華下寸六量,

華蓋璇璣下寸六,璇璣天突寸六量,天突結喉下三寸,廉泉結喉上中央。

承漿唇稜下陷是,此為任脈廿四端。

白話文:

有人問:任脈上的經穴總共有哪些呢?

答案如下:會陰穴位於男性睪丸或女性大陰脣之間,曲骨穴則在恥骨上方的凹陷處,子宮穴和中極穴則分別位於肚臍下方約三寸及中極穴旁邊三寸的位置,而中極穴就在關元穴下方一寸的地方,

關元穴在肚臘下方三寸,石門穴在肚臍下方二寸。氣海穴在肚臍下方約一寸半,陰交穴在肚臍下方一寸。神闕穴正好位於肚臍中心,水分穴則在肚臍上方一寸的位置。

下脘穴在肚臍上方二寸,建裏穴在肚臍上方三寸。中脘穴在上脘穴下方一寸,上脘穴則在巨闕穴下方一寸,巨闕穴在鳩尾穴下方一寸,鳩尾穴則在中庭穴下方一寸,

中庭穴在膻中穴下方約1.6寸,膻中穴在堂穴下方1.6寸,玉堂穴在紫宮穴下方1.6寸,紫宮穴在華蓋穴下方1.6寸,

華蓋穴在璇璣穴下方1.6寸,璇璣穴在天突穴下方1.6寸,天突穴則在喉結下方三寸。廉泉穴在喉結上方中央的位置。

最後,承漿穴在下脣棱下方的凹陷處,以上就是任脈上二十四個穴位的詳細位置。

3. 第五十六章 衝脈經穴總歌

問:衝脈經穴總歌呢?

答:幽門巨闕旁寸半,通谷幽門下寸居,陰都通谷下一寸,石關陰都下寸居,

商曲石關下一寸,肓俞商曲二寸居,中注肓俞下一寸,四滿中注下寸居,

氣穴四滿下一寸,大赫氣穴下寸居,橫骨大赫下一寸,此為衝脈廿二區。

白話文:

有人問:什麼是衝脈經穴的總歌訣?

答案是:幽門穴和巨闕穴在身體上的位置是在各自旁邊的一寸半處,通谷穴則位於幽門穴下方一寸的地方,陰都穴在通谷穴下方一寸的位置,石關穴在陰都穴下方一寸處,

商曲穴在石關穴下方一寸,而肓俞穴則在商曲穴下方二寸的位置,中注穴在肓俞穴下方一寸,四滿穴在中注穴下方一寸,

氣穴在四滿穴下方一寸,大赫穴在氣穴下方一寸,橫骨穴在大赫穴下方一寸,這些就是衝脈上的二十二個穴位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