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4)

1. 產後血暈屬血隨氣上

郭稽中曰:產後血暈者何?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或悶絕不省,口噤神脫,但服清魂散即醒。

白話文:

郭稽中說道:產後發生的血暈狀況是怎麼回事呢?他解釋:產後因為氣血突然變得非常虛弱,身體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平靜,導致血液跟著氣向上逆流,幹擾了心神的功能,因此會出現眼前視線模糊,甚至有時會感到悶熱到失去知覺,嘴巴緊閉,精神恍惚快要失去意識。但是,只要服用清魂散這種藥物,就能馬上清醒過來。

2. 產後血暈屬虛火載血上升腹中空虛所致

朱丹溪曰:婦人產後血暈,乃虛火載血,漸漸上暈也。又崔氏云:凡暈皆是虛熱,血氣奔送,腹中空虛所致。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產後血暈之屬於不足也。陰血暴亡,虛火上升,皆由腹中空虛所致,當用補血滋陰降火之藥,但滋陰不可用地、芍,降火不可用苦寒。

白話文:

朱丹溪說:婦女在生產後發生的血暈現象,是由於虛弱的火氣導致血液上升,逐漸引發頭暈。另外崔氏指出:所有的暈眩都源於虛弱的熱氣,是因為血液和氣息在體內運行失常,加上腹部內部空虛所導致的。

慎齋進一步闡明:以上的三點,都是描述產後血暈屬於體力不足的情況。陰性的血液突然大量流失,虛弱的火氣上升,這些都是由於腹部內部空虛所導致。應使用補充血液、滋養陰氣以及降火的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滋養陰氣不能使用地黃或芍藥,而降火也不能使用性質苦寒的藥材。

3. 產後血暈分下血多少治法

陳良甫曰:產後血暈,其由有三,有使力過多而暈;有下血多而暈;有下血少而暈。其暈雖同,治之則異。如下多而暈者,但昏悶煩亂,當以補血清心藥;如下血少而暈者,多惡露不下,上搶干心,心下滿急,神昏不省,當以破血行血藥。

按:下血多而暈,名為血脫,當大劑人參可以回陽,何云補血又加清心?若下血少而暈,非血滯,即屬血竭,未便以破血行血,為妄投也。良甫晰證最明,治法尤未盡善。

白話文:

陳良甫說:產婦在生產後出現頭暈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因為用力過度導致頭暈;一種是因為產後出血量過多導致頭暈;另一種是產後出血量少也導致頭暈。雖然這些情況都是頭暈,但治療的方法卻各有不同。

如果是因為出血量過多導致的頭暈,通常會伴隨昏沉、心煩和混亂的症狀,這種情況應該用補血和清心的藥物來治療。然而,如果產後出血量少卻也出現頭暈,那可能是因為惡露(產後子宮內排出的血液和組織)無法順利排出,逆向上衝,影響到心臟,造成胸口憋悶緊急,甚至神志不清,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破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

進一步分析,如果產後出血量過多導致頭暈,這被稱為「血脫」,應使用大量的人參來回復體內的陽氣,為什麼要提到補血和清心呢?再者,如果產後出血量少卻頭暈,如果不是血液淤積,那就是血液耗盡,這種情況下直接使用破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可能會有誤差。陳良甫對於病徵的分析非常清楚,但在治療方法上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