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五 (21)
卷五 (21)
1. 腹脹嘔吐呃逆喘
2. 產後腹脹嘔吐屬敗血入脾胃
郭稽中曰:產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病與藥不相關,轉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婦在生產後如果出現腹部脹滿、悶痛,並且有不定時嘔吐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於產後的廢血(敗血)散佈到了脾胃。當脾臟受到影響,便無法正常地運轉和消化食物中的精華,從而造成腹部脹滿的症狀;當胃部受到影響,便無法正常接受和消化食物,進而導致反胃和嘔吐。
如果醫生沒有認清這種情況,而用一般的治療脹氣或止吐的藥物來處理,那麼藥物和實際病情並不符合,反而會進一步損傷體內的正氣,使得疾病更難以治癒。然而,只要服用抵聖湯,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3. 產後腹脹嘔吐屬飲食傷脾胃
薛立齋曰:前證屬敗血傷脾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傷脾,宜六君子加厚朴;若飲食傷胃,宜六君子湯。大抵損其脾者,當節飲食為善。
慎齋按:已上二條,序產後有腹脹嘔吐之證也。產後腹脹嘔吐,未有不因脾胃虛弱所致。郭論則主於敗血,薛論則止於傷食。食與血均屬有餘證,攻補合宜,是在臨證之功耳。
白話文:
薛立齋說:前述的症狀主要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應使用先前提過的藥方。如果是由於飲食過量導致脾臟受損,適合用六君子湯再加入厚朴;如果是飲食過量影響到胃部,則直接用六君子湯即可。總的來說,對於脾臟受損的情況,適當地節制飲食是最好的方法。
慎齋補充說明:上述兩點,主要在描述產後出現腹部脹氣和嘔吐的症狀。產後出現腹部脹氣和嘔吐,幾乎都是由於脾胃虛弱所引發的。郭氏的理論認為這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而薛氏的理論則認為是飲食過量所致。無論是飲食過量還是失血過多,都屬於身體負擔過重的情況,治療時應當兼顧攻邪和補正,這就需要醫生在診斷時的經驗和技巧了。
4. 產後嘔吐屬腸胃燥澀氣逆
《大全》曰: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氣盛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
白話文:
根據古籍《大全》所述,胃是消化水和食物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精華轉化為我們身體所需的血氣,進而滋養我們的內臟。然而,生產過程會對女性的內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擾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會導致體內氣息過於旺盛,特別是在腸胃部分。當腸胃處於一種乾燥且不順暢的狀態時,體內的氣息就會逆向運行,因此產生噁心嘔吐的症狀,甚至無法吞嚥食物。這就是產後嘔吐屬於腸胃燥澀氣逆的情況。
5. 產後嘔逆屬惡露不下
郭稽中曰:胃受水穀,脾主運化,生血生氣,內濡臟腑。產後暴虛,惡露不下,敗血乘虛,散於脾胃,脾受之為腹脹,胃受之為嘔吐。亦有惡露過多,氣無所主,聚於脾胃,脾受之亦為腹脹,胃受之亦為吐逆也。
白話文:
郭稽中說:胃部接收食物與水分,脾臟負責運轉消化,進而生成血液和氣力,滋潤內部的臟腑器官。產後身體突然變得非常虛弱,如果產後的廢血(惡露)無法順利排出,廢血就會趁虛而入,擴散到脾胃之中。脾臟受到影響會造成腹部脹大,胃部受到影響則會引發嘔吐。另外,也有情況是產後廢血流失過多,導致氣力無從依附,於是氣力聚集在脾胃之中,同樣地,脾臟受到影響也會造成腹部脹大,胃部受到影響也會引發嘔吐或反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