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五 (3)
卷四百二十五 (3)
1. 癭瘤
小麥(微寒),海藻(寒),昆布(寒),交蛤(平),半夏。貝母(平。微寒),木通(平),菘蘿(平),連翹(平),白頭翁(溫),海蛤(平),生薑(微溫)
白話文:
[甲狀腺腫大或腫瘤]
適合食用的小麥性質稍微偏涼, 海藻、昆布和交蛤性質偏寒, 半夏則未特別註明性質。 貝母性質平和略帶微寒, 木通性質平和, 菘蘿性質平和, 連翹性質平和, 白頭翁性質稍溫, 海蛤性質平和, 生薑性質輕微偏溫。
以上提到的食材和藥材,都是在治療甲狀腺腫大或腫瘤時可能用到的。
2. 瘻瘡
雄黃。(平。大寒),礜石。恆山(寒。微寒),狼毒(平),側子(大熱),連翹(平),昆布(寒),貍骨(溫),王不留行(平),斑蝥(寒),地膽(寒),鱉甲(平),蝦蟆(寒),漏蘆(寒。大寒),蛇銜(溫),礬石(寒)
白話文:
【癭瘤】
使用雄黃。(其性質平和,但藥力極強),礜石,恆山(藥性偏寒,有些許的涼意),狼毒(藥性平和),側子(藥性非常熱烈),連翹(藥性平和),昆布(藥性偏寒),貍骨(藥性溫暖),王不留行(藥性平和),斑蝥(藥性偏寒),地膽(藥性偏寒),鱉甲(藥性平和),蝦蟆(藥性偏寒),漏蘆(藥性極寒,非常冷冽),蛇銜(藥性溫暖),礬石(藥性偏寒)。
以上皆為中醫對於治療瘻瘡所使用的草藥及礦物,描述了它們的性質。"平"表示性質溫和,"寒"表示性質偏涼,"熱"表示性質偏熱,"溫"表示性質偏溫。
3. 五痔
桐葉(寒),萹蓄(平),蝟皮(平),豬懸蹄(平。寒),黃耆(微溫),槐實(寒),槐鵝(微寒),柏葉(平),艾葉(微溫),赤石脂(大溫),龜甲(平),鱉甲(平)
白話文:
這些內容在現代白話文中可理解為:治療五種不同類型的痔瘡,會用到以下幾種藥材。其中包括性質偏寒的桐葉、萹蓄、豬懸蹄、槐實和槐鵝;性質平和的蝟皮、柏葉、龜甲和鱉甲;以及性質略帶溫熱的黃耆、艾葉和赤石脂。這些藥材根據其寒熱屬性,被用於平衡人體的陰陽調和,以達到治療痔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