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五 (1)
卷四百二十五 (1)
1. 上氣咳嗽
麻黃(溫。微溫),杏仁(溫),白前(微溫),陳橘皮(平),紫菀(溫),桂心(大熱),款冬花(溫),五味子(溫),細辛(溫),蜀椒(溫。大熱),半夏(生微寒。熟溫),生薑(微溫),桃仁(平),紫蘇子(溫),射干(微溫),芫花根並花(溫。微溫),百部根(微溫),乾薑(溫。大熱),貝母(平。微寒),皂莢(溫)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在描述治療「上氣咳嗽」的藥方,使用的藥材及其性質如下:
- 麻黃:溫性或微溫。
- 杏仁:溫性。
- 白前:微溫。
- 陳橘皮:性質平和。
- 紫菀:溫性。
- 桂心:大熱。
- 款冬花:溫性。
- 五味子:溫性。
- 細辛:溫性。
- 蜀椒:溫性或大熱。
- 半夏:生用微寒,炮製後溫性。
- 生薑:微溫。
- 桃仁:性質平和。
- 紫蘇子:溫性。
- 射干:微溫。
- 芫花根及花:溫性或微溫。
- 百部根:微溫。
- 乾薑:溫性或大熱。
- 貝母:性質平和或微寒。
- 皁莢:溫性。
以上藥材根據其性質組合,用於治療上氣咳嗽的症狀。
2. 肺痿
蒺藜子(溫。微寒),人參(微寒。微溫),茯苓(平),天門冬(平。大寒),麥門冬(平。大寒),豬蹄(小寒),白石英(微溫),蛤蚧(平),薏苡仁(微寒)
白話文:
[肺痿病症]
這處方包含了以下的藥材:蒺藜子,它的性質溫和但帶點微寒;人參,其性質也是微寒與微溫兼具;茯苓,性質平和;天門冬,性質平和但屬大寒;麥門冬,同樣性質平和但屬大寒;豬蹄,性質稍帶微寒;白石英,性質微溫;蛤蚧,性質平和;最後是薏苡仁,其性質為微寒。所有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用於治療肺痿這種病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