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九 (4)
卷四百十九 (4)
1. 面腫
治面惡風寒。頰腫痛(資生經)。穴巨窌
治頭風面虛腫。穴上星,天牖
治目眩面腫。及治面赤暴腫。穴囟會
治面赤腫,穴前頂
治頭面浮腫。痛引目外眥上赤痛。穴目窗
治頭面浮腫。穴完骨
治面腫唇動。狀如蟲行。穴水溝(風水四腫。針此穴出水盡頓愈)
治面癢腫。穴迎香
治風壅面浮腫。目不得閉。唇吻瞤動不止。穴大迎針之頓愈。
治面浮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穴合谷
治面虛腫。穴溫溜
治面腫。穴豐隆,承漿,陽交
治寒瘧面腫足䯒寒。穴厲兌
治面目浮腫。穴陷谷
治飲酒面赤。穴百會
治頭風面赤。穴解谿
治面赤腫頭痛。穴腦戶
療面浮腫,穴厲兌
療面腫。穴水溝,天牖
療頭面虛腫。穴陷谷
療肺風面赤。目視䀮䀮。項強不得顧。面腫皮軟。腦疼。穴風池
治面赤腫。穴上星,囟會,前頂,腦戶,風池
治卒面腫。穴陷谷,上星,囟會,前頂,公孫
治面腫。穴陷谷,陽陵泉,天樞,中府,解谿
有人因入水得水腫。四肢皆腫。面亦腫。人為灸水分。並氣海。翌朝視其面如削矣。恐面腫亦可灸水分云。
白話文:
[面部腫脹]
治療面部怕風寒導致的惡化。兩頰腫脹疼痛(根據《資生經》)。取穴位置在巨窌穴。
治療頭部受風引起的面部虛腫。取穴位置在上星穴和天牖穴。
治療眼睛眩暈和麪部腫脹。以及突然出現的面部潮紅腫脹。取穴位置在囟會穴。
治療面部紅腫,取穴位置在前頂穴。
治療頭面部浮腫。疼痛牽連到眼睛外側,上方有紅色疼痛。取穴位置在目窗穴。
治療頭面部浮腫。取穴位置在完骨穴。
治療面部腫脹和嘴脣抽動,就像有蟲子在爬行一樣。取穴位置在水溝穴。(風水四腫,刺這個穴位出血直到完全好轉)
治療面部瘙癢腫脹。取穴位置在迎香穴。
治療因風邪導致的面部浮腫,眼睛無法閉合,嘴脣顫動不停止。取穴位置在大迎穴,針灸後立即好轉。
治療面部浮腫,嘴脣閉合不緊,不能說話,嘴巴緊閉無法打開。取穴位置在合谷穴。
治療面部虛腫。取穴位置在溫溜穴。
治療面部腫脹。取穴位置在豐隆穴,承漿穴,陽交穴。
治療寒冷引起的瘧疾,面部腫脹,腳冷。取穴位置在厲兌穴。
治療面部和眼睛浮腫。取穴位置在陷谷穴。
治療喝酒後面部紅潤。取穴位置在百會穴。
治療頭部受風引起面部紅潤。取穴位置在解谿穴。
治療面部紅腫頭痛。取穴位置在腦戶穴。
治療面部浮腫,取穴位置在厲兌穴。
治療面部腫脹。取穴位置在水溝穴,天牖穴。
治療頭面部虛腫。取穴位置在陷谷穴。
治療肺風引起的面部紅潤。眼睛看不清,脖子僵硬無法扭轉,面部腫脹皮膚柔軟,腦部疼痛。取穴位置在風池穴。
治療面部紅腫。取穴位置在上星穴,囟會穴,前頂穴,腦戶穴,風池穴。
治療突然面部腫脹。取穴位置在陷谷穴,上星穴,囟會穴,前頂穴,公孫穴。
治療面部腫脹。取穴位置在陷谷穴,陽陵泉穴,天樞穴,中府穴,解谿穴。
有人因為下水而得了全身水腫,四肢都腫了,臉也腫了。人們為他灸水分穴和氣海穴。第二天看他的臉像削了一樣瘦了下來。據說面部腫脹也可以灸水分穴。
2. 面痛
主面赤頰中痛(資生經)。穴攢竹,齦交,玉枕
治顳顬痛。頷顱熱痛面赤。穴中渚
治麵皮赤痛。穴懸釐
治面赤熱。穴腎俞,內關
治麵皮熱。穴天窗,天突
治面赤目黃。穴腦戶
治面膚赤腫。穴懸顱
治面倉黑。穴行間
治面塵黑。穴太衝
治面赤。穴支溝。間使,液門
治面赤。穴解谿
療冷病面黑。穴氣海
療面黃黑。穴腎俞
治面黑。穴關衝
治目眩面腫。穴囟會
治目眩。面赤腫。小兒頂腫。穴前頂
白話文:
[面部疼痛]
主要治療面部紅腫和兩頰中間的疼痛(根據資生經記載)。使用攢竹、齦交、玉枕這些穴位來治療。
用於治療顳部疼痛。對於下顎及頭部的熱痛和麪部泛紅,可以刺激中渚穴。
針對面部皮膚紅痛,可以使用懸釐穴。
用於治療面部發紅和發熱,可以針灸腎俞和內關穴。
對於面部皮膚過熱,天窗和天突穴有療效。
針對面部紅色且眼白泛黃,可針灸腦戶穴。
針對面部皮膚紅腫,可針灸懸顱穴。
針對面部顏色變暗,可以針灸行間穴。
針對面部出現黑斑,可以針灸太衝穴。
針對面部泛紅,可以針灸支溝、間使和液門穴。
針對面部泛紅,也可以針灸解谿穴。
針對因寒症導致的面部黑色,可以針灸氣海穴。
針對面部黃黑,可以針灸腎俞穴。
針對面部黑色,可以針灸關衝穴。
針對眼睛眩暈和麪部腫脹,可以針灸囟會穴。
針對眼睛眩暈、面部紅腫和兒童頭頂腫脹,可以針灸前頂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