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四 幼科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幼科 (10)

1. 天釣

小兒天釣。

蕓薹子,生烏頭(去皮尖,各二錢)

為末。每用一錢,水調,塗頂上。名塗頂散。《聖濟總錄》

天釣驚風,翻眼向上。

用乾蠍全者一個瓦炒、好硃砂三綠豆大為末,飯丸桐子大,外以硃砂少許為衣。同酒化下一丸,頓愈。《聖惠方》

天釣,目睛上視。

用壁魚兒乾者十個、濕者五個,用乳汁和研,灌之。《聖惠方》

小兒天釣,頭目仰視,痰塞內熱。

川金牛兒(即蟬蛻),以漿水煮一日,曬乾,為末。每用一字,冷水調下。《衛生易簡方》

天釣驚風,發歇不定。

鵲屎炒研半錢,入牛黃、麝香各半錢,炒蠍五枚,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時珍方

小兒盤腸,內釣腹痛。

用乳香、沒藥、木香等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兒方》

又,用蔥湯洗兒腹,仍以炒蔥搗貼臍上,良久尿出痛止。《嬰孩寶鑑》

又,以莪荗半兩,用阿魏一錢化水浸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蘇湯下。《保幼大全》

小兒盤腸內釣,腹痛不止。

用阿魏為末、大蒜半瓣炮熟,研爛,和丸麻子大。每艾湯服五丸。《總微論》

小兒內釣,多啼。

銀硃(半錢),乳香(煨),蒜(各一錢)

為末,研,丸黍米大。半歲五丸,薄荷湯下。《心鑑》

小兒盤腸氣痛。

延胡索,茴香(等分)

炒,研。空心米飲,量兒大小與服。《衛生方》

又,用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直指方》

又,山梔子仁(半兩),草烏頭(少許)

同炒過,去草烏,入白芷一錢,為末。每服半錢,茴香、蔥白酒下。《普濟方》

白話文:

天釣

小兒天釣:

  • 用蕓薹子和生烏頭(去皮尖)各取二錢,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用水調勻,塗抹在頭頂上。這稱為塗頂散。
  • 天釣導致的驚風,會出現眼睛向上翻的狀況。
  • 用一隻完整的乾蠍子,在瓦片上炒過,加上三粒綠豆大小的好硃砂,磨成粉末,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外面再裹上一層少許硃砂。用酒化開服用一丸,很快就會好轉。
  • 天釣的症狀是眼睛往上看。
  • 用十條乾壁虎或五條濕壁虎,用母乳一起研磨,然後灌入嬰兒口中。
  • 小兒天釣的症狀是頭和眼睛向上看,體內有痰且發熱。
  • 用川金牛兒(即蟬蛻),用米漿水煮一天,曬乾,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字(少量),用冷水調服。
  • 天釣引起的驚風,發作時好時壞。
  • 用炒過的鵲屎磨成粉末,取半錢,加入牛黃、麝香各半錢,再加入炒過的蠍子五枚,一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送服。
  • 小兒盤腸,內部引起抽筋似的腹痛。
  • 用乳香、沒藥、木香等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 另外,用蔥湯清洗嬰兒腹部,再將炒過的蔥搗爛貼在肚臍上,過一會兒尿出來後疼痛就會停止。
  • 另外,用莪荗半兩,用阿魏一錢化在水中浸泡一天一夜,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少量),用紫蘇湯送服。
  • 小兒盤腸內部抽筋,腹痛不止。
  • 用阿魏磨成粉末,加上半瓣炮製過的熟大蒜,搗爛,一起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艾草湯送服五丸。
  • 小兒內部抽筋,常常啼哭。
  • 用銀硃(半錢)、煨過的乳香、蒜(各一錢),磨成粉末,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半歲大的嬰兒服用五丸,用薄荷湯送服。
  • 小兒盤腸氣痛。
  • 用延胡索和茴香(等量),炒過,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米湯送服,用量視嬰兒大小而定。
  • 另外,用炒黃的蘿蔔子磨成粉末,用乳香湯送服半錢。
  • 另外,用山梔子仁(半兩),加上少量草烏頭,一起炒過,去除草烏頭,加入白芷一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茴香和蔥白酒送服。

2. 痘瘡

預解痘毒,多者令少,少者令不出。

每用鶴卵一枚煮,與小兒食之。《活幼全書》

又,用白水牛蝨,一歲一枚,和米粉作餅,與兒空腹食之,即下惡糞,終身可免痘瘡。談埜翁方

一方,用白牛蝨四十九枚焙、綠豆四十九粒、硃砂四分九釐研末,煉蜜丸小豆大,以綠豆湯下。

又,用白鴿卵一對,入竹筒封,置廁中,半月取出,以卵白和辰砂三錢,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三豆飲下。毒從大小便出也。《潛江方》

又方,每除夜煮白鴿汁飼兒;仍以毛煎湯浴,則出痘稀少。

又,用雞卵一枚,活地龍一條入卵內,飯上蒸熟,去地龍,與兒食。每歲立春日食一枚,終身不出痘也。《保和方》

又,用頭生雞卵一枚,童便浸七日,水煮食之,永不出痘。連食七枚,俱頭生者佳。李氏方

又,用頭生雞子三五枚,浸廁坑內五七日,取出煮熟,與食。數日再日一枚,永不出痘。李捷方

消解痘毒。

紫草(一錢),陳皮(五分),蔥白(三寸)

新汲水煎服。《直指方》

陰陽二血丸,治小兒痘瘡,未出者稀,已出者減。

用兔血、鹿血,各以青紙盛,置灰上曬乾,乳香、沒藥各一兩,雄黃、黃連各五錢,硃砂、麝香一錢,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兒小者減之。《集效方》

浴兒免痘。

除夕黃昏時,用大烏魚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湯浴兒遍身七竅俱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去也。若不信,但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時,則未洗處偏多也。此方乃異人所傳,不可輕異。《醫方摘要》

又,十二月取兔頭煎湯浴小兒。涼熱去毒,令出痘稀。《飲膳正要》

又,五六月取絲瓜蔓上卷鬚,陰乾。至正月初一日子時,用二兩半煎湯,父母只令一人知,溫浴小兒身面上下,以去胎毒,永不出痘。縱出亦少也。《體仁彙編》

時行暄暖,恐發痘瘡。

用生麻油一小盞,水一盞旋旋傾下油內,柳枝攪稠如蜜。每服二三蜆殼,大人二合,臥時服之。三五度,大便快利,瘡自不生矣。此扁鵲油劑法也。

又,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勻,溫服半合,日三服。最良。未發內消,已發稀少。《靈苑方》

扁鵲三豆飲,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

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水八升,煮極熟,任意食豆飲汁,七日乃止。

時行瘡疹正發,服此則可無患。

茜根煎汁,入少酒飲之。《奇效良方》

嬰童痘疹三四日,隱隱將出未出,色赤便閉者。

紫草二兩銼,以百沸湯一盞泡,封,勿泄氣,待溫時服半合,則瘡雖出亦輕。大便利者,勿用。煎服亦可。《經驗方》

小兒發熱,不拘風寒飲食,時行痘疹,並宜用之。

以蔥涎入香油內,手指蘸油摩擦小兒五心、頭面項背諸處。最能解毒涼肌。《直指方》

白話文:

痘瘡

為了預防和減輕痘毒,可以讓多的痘子減少,少的痘子不發出來。

方法一:用一個鶴蛋煮熟,給小孩吃。《活幼全書》

方法二:用白色的水牛蝨,一歲用一隻,和米粉做成餅,讓小孩空腹吃下,會排出污穢的糞便,這樣終身可以避免長痘瘡。這是談埜翁的配方。

方法三:用四十九隻焙乾的白牛蝨、四十九粒綠豆和四分九釐的硃砂,一起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綠豆湯送服。

方法四:用一對白鴿蛋,放入竹筒封好,放在廁所中,半個月後取出,用蛋清混合三錢辰砂,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三豆湯送服。這樣毒素會從大小便排出。《潛江方》

方法五:在除夕夜煮白鴿汁給小孩喝;再用白鴿毛煮水給小孩洗澡,這樣長痘瘡就會很少。

方法六:用一個雞蛋,把一條活蚯蚓放入雞蛋內,放在飯上蒸熟,去掉蚯蚓,給小孩吃。每年立春日吃一個,終身不會長痘瘡。《保和方》

方法七:用剛生下的雞蛋一個,用童子尿浸泡七天,然後煮熟食用,這樣永遠不會長痘瘡。連續吃七個,都要是剛生下的雞蛋最好。這是李氏的配方。

方法八:用剛生下的雞蛋三到五個,浸泡在廁坑內五到七天,取出煮熟,給小孩食用。過幾天再吃一個,這樣永遠不會長痘瘡。這是李捷的配方。

以下是消解痘毒的配方:

紫草(一錢)、陳皮(五分)、蔥白(三寸),用新打來的水煎服。《直指方》

陰陽二血丸,可以治療小孩痘瘡,還沒發出來的會減少,已經發出來的會減輕。

用兔血和鹿血,分別用青紙盛裝,放在灰上曬乾,再加入乳香、沒藥各一兩,雄黃、黃連各五錢,硃砂、麝香各一錢,一起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空腹用酒送服。小孩用量要減少。《集效方》

以下是讓小孩洗澡來避免長痘瘡的方法:

在除夕黃昏的時候,用一條大烏魚,小的話用兩三條,煮湯給小孩洗澡,全身和七竅都要洗到,不要嫌腥,用清水洗乾淨就好。如果不相信,可以留一手或一腳不洗,如果之後長痘瘡,沒洗到的地方會長比較多。這個配方是異人傳授的,不要輕視。《醫方摘要》

另外,在十二月用兔頭煮湯給小孩洗澡。這樣可以降溫去毒,讓痘瘡長得少。《飲膳正要》

另外,在五六月取絲瓜藤上的捲鬚,陰乾。到正月初一子時,用二兩半煎湯,父母只要一人知道就好,用溫水給小孩洗身體和臉,這樣可以去除胎毒,永遠不會長痘瘡。即使長了也會很少。《體仁彙編》

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可能會長痘瘡:

用一小盞生麻油,加入一盞水,邊加邊用柳枝攪拌,攪到像蜂蜜一樣稠。每次服用二到三個蜆殼大小的量,大人服用二合,睡前服用。服用三到五次,大便會順暢,痘瘡自然不會產生。這是扁鵲的油劑療法。

另外,用生的玳瑁和生的犀角各磨成汁一合,混合均勻,溫服半合,一天服用三次。這是最好的方法。還沒發作的可以消散,已經發作的會減少。《靈苑方》

扁鵲三豆飲,可以治療天行痘瘡。預先服用這種飲品,可以疏解熱毒,即使長痘瘡也會很少。

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加水八升,煮到很熟,隨意吃豆子喝湯,七天停止。

在痘疹正在流行的時期,服用這個方法可以免除患病。

用茜草根煎汁,加入少許酒飲用。《奇效良方》

嬰兒長痘疹三四天,看起來要發還沒發出來,臉色發紅而且便秘的。

用紫草二兩切碎,用一百度沸水泡一杯,密封,不要洩氣,等到溫熱時服用半合,這樣即使長痘瘡也會比較輕。大便通暢的就不要用這個方法。煎湯服用也可以。《經驗方》

小孩發熱,不論是風寒還是飲食引起的,或是正在流行痘疹,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用蔥的黏液加入香油中,用手指沾油摩擦小孩的五心(手心、腳心)、頭、臉、脖子和背部各處。這樣最能解毒涼肌。《直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