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4)

1.

用黃柏五錢、銅綠二錢為末,摻之去涎。名綠雲散。《三因方》

口疳齦爛,氣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兒。

鉛白霜,銅綠(各二錢),白礬(豆許)

為末,掃之。《宣明方》

吻上燕口瘡。

取箸頭燒灰,敷之。

又,胡粉(一分),黃連(半兩)

為末,敷之。《普濟方》

口角爛瘡。

燕窠泥敷之,良。《救急方》

太陰口瘡。

甘草(二寸),白礬(一粟米大)

同嚼,咽汁。《保命集》

鵝口白瘡。

地雞(即鼠婦,又名濕生蟲)研水,塗之,即愈。《壽域方》

白口惡瘡,狀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兒。

並用五倍子、青黛為末,等分,以筒吹之。《端效方》

口齒氣臭。

用白芷、川芎等分為末,蜜丸芡實大,日咽之。《濟生方》

又,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肘後方》正旦用井華水含之,吐棄廁下,數度即瘥。

又,用甜瓜子杵末,蜜和為丸。每旦漱口後,含一丸;亦可貼齒。《千金方》

又,以綿裹象膽少許,貼齒根,平旦漱去,數度即瘥。《海藥》

香口闢臭。

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白話文:

治療口腔潰瘍、口角炎等疾病的古代方劑:

  1.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牙齦潰爛、口臭、出血的藥粉,用黃柏、銅綠混合研磨而成。

  2. 另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粉,用鉛白霜、銅綠、白礬混合研磨而成,用以塗抹患處。

  3. 治療口唇上長瘡的藥方:用燒過的筷子灰敷在患處。另一種方法是用胡粉和黃連混合研磨後敷用。

  4. 治療口角潰爛的藥方:用燕窩泥敷在患處。

  5. 治療太陰經絡引起的口腔潰瘍的藥方:將甘草和少許白礬一起咀嚼,吞下汁液。

  6. 治療鵝口瘡的藥方:將鼠婦研磨成水狀,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7. 治療一種像木耳一樣的白色的口腔惡瘡的藥粉,用五倍子、青黛等量混合研磨後吹入患處。

  8. 治療口臭的藥方:將白芷和川芎等量混合研磨成蜜丸,每日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香薷煎水含漱。

  9. 治療口臭的藥方:用井水含漱後吐掉,重複幾次即可痊癒。另一種方法是用甜瓜子研磨成末,加蜜做成丸劑,每天早上漱口後含服一丸,也可以貼在牙齒上。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棉花包裹少許象膽,貼在牙根處,早上漱掉,重複幾次即可痊癒。

  10. 治療口臭,使口氣芬芳的藥方:將豆蔻和細辛研磨後含在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