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九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6)

1.

又,用狗肉煮汁,空腹服,能引蟲也。《永類鈐方》

又,蝟皮燒末,生油調,塗。《肘後方》

治蟲蝕痔癢。

蜣螂搗丸,塞下部,引蟲出盡,永瘥。《別錄》

又,烏鱧腸以五味炙香,貼痔漏及蛀骭瘡,引蟲盡為度。《日華》

一,用腸切斷,炙熟,帛裹坐之,引蟲出。時珍方

又,水銀、棗膏各二兩,同研,綿裹,納下部,明日蟲出。《梅師方》

又,桃根水煎汁,浸洗之,當有蟲出。

痔瘡有蟲作癢,或下膿血。

多取槐白皮濃煎湯,先熏後洗,良久欲大便,當有蟲出。不過三度,即愈。仍以皮為末,綿裹,納下部中。《梅師方》

蟲痔裡急。

檳榔為末。每日空心以白湯調服二錢。

痔病秘結,用此寬腸。

黃連,枳殼(等分)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醫方大成》

五痔下血。

五月五日採蒼耳莖葉為末。水服方寸匕。神效。《千金翼》

又,桑耳作羹,空心飽食,三日一作。待孔如鳥啄狀,取大小豆各一升,合搗,作兩袋蒸之,及熟,更互坐之,即瘥。《聖惠方》

又,用蝟皮合穿山甲等分,燒存性,入肉豆蔻一半,空腹熱米飲服一錢。《衍義方》

又,雀林草即酢漿草一大握,水二升,煮一升,服,日三次,見效。《外臺秘要》

又,羊蹄禿菜連根爛蒸一碗,食。甚效。時珍方

又,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黃)

水調作糰子,飯上蒸熟,食之,不過四五次,效。李樓《奇方》

又,鱧魚作膾,以蒜齏食之。忌冷毒物。《外臺》

又,蒲黃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後方》

下血成痔。

稻藁燒灰淋汁,熱浸三五度,瘥。崔氏《纂要》

腸痔下血,多年不止。

用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並於銚內炒黑存性,為末。每粟米飲服二錢,甚效也。《圖經本草》

痔漏下血。

蠶紙半張,碗內燒灰,酒服自除。《備急方》

痔漏反花,瀉血者。

用狐手足一副陰乾,川山甲、蝟皮各三兩,黃明膠、白附子、五靈脂、蜀烏頭、川芎、乳香各二兩,銼細,入砂鍋內固濟候乾,炭火煅紅,為末,入木香末一兩。以芫荽煎酒調下二錢,日三服。屢效。《永類鈐方》

腸風痔漏。

用萆薢、貫眾去土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空心服之。孫尚《藥方》

又,熊膽半兩,入片腦少許研,和豬膽汁,塗之。《壽域方》

酒痔下血

黃連酒浸,煮熟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又,青蒿用葉不用莖,用莖不用葉,為末。糞前冷水,糞後水酒調服。《永類鈐方》

痔漏出水。

用蜣螂一枚陰乾,入冰片少許,為細末。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愈。唐氏方

一用蜣螂焙乾,研末。先以礬湯洗過,貼之。《袖珍方》

又,用牛膽、蝟膽各一枚,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以三味和勻,入牛膽中懸四十九日,取出為丸,如大麥大。以紙捻送入瘡內,有惡物流出為驗也。《經驗方》

白話文:

痔瘡的治療方法古籍記載:

  1. 用狗肉煮汁,空腹服用,可以引出蟲子。(永類鈐方)

  2. 蝟皮燒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塗抹患處。(肘後方) 治療蟲蝕痔癢。

  3. 將蜣螂搗成丸藥,塞入肛門,引出蟲子,直至痊癒。(別錄)

  4. 烏鱧魚腸用五味炙烤至香,貼敷在痔漏和蛀腳瘡上,引出蟲子。(日華)

  5. 將魚腸切斷,炙烤熟後,用布包裹坐於其上,引出蟲子。(時珍方)

  6. 水銀和棗膏各二兩,研磨混合,用棉花包裹,塞入肛門,隔天蟲子就會出來。(梅師方)

  7. 桃根水煎汁,浸洗患處,蟲子就會出來。痔瘡有蟲子引起瘙癢,或排出膿血。

  8. 用槐樹白皮濃煎湯,先熏後洗,過一段時間想大便時,蟲子就會出來。一般三次就能治癒。 然後將槐樹白皮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塞入肛門。(梅師方)

  9. 蟲痔引起裡急後重。檳榔磨成粉末,每天空腹用溫水送服二錢。(醫方大成) 治療痔病便秘。

  10. 黃連和枳殼等量,磨成粉末,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醫方大成) 治療五痔下血。

  11. 五月五日採摘蒼耳莖葉磨成粉末,用少量水送服,效果神奇。(千金翼)

  12. 將桑耳做成羹,空腹食用,每三天一次。等到肛門像鳥啄一樣有孔洞出現時,取大小豆各一升,混合搗碎,做成兩個藥袋蒸熟,輪流坐於其上,即可痊癒。(聖惠方)

  13. 蝟皮和穿山甲等量,燒成灰燼,加入肉豆蔻一半的量,空腹用熱米湯送服一錢。(衍義方)

  14. 雀林草(即酢漿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服用,每天三次,能見效。(外臺秘要)

  15. 羊蹄禿菜連根一起蒸煮成一碗,食用,效果顯著。(時珍方)

  16. 橡子粉和糯米粉(各一升炒黃)用水調成糰子,放在米飯上蒸熟,食用,四五次就能見效。(李樓奇方)

  17. 鱧魚做成膾,配以蒜泥食用。忌食寒涼有毒的食物。(外臺)

  18. 蒲黃粉末,用少量水送服,每天三次。(肘後方) 治療下血成痔。

  19. 稻草燒成灰,用水淋出汁液,熱敷三五次,即可痊癒。(崔氏纂要)

  20. 治療腸痔下血多年不止: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二錢半,在銚內炒黑存性,磨成粉末。每次用少量米湯送服二錢,效果很好。(圖經本草)

  21. 治療痔漏下血:蠶紙半張,在碗裡燒成灰,用酒送服,就能自行痊癒。(備急方)

  22. 治療痔漏反覆發作,出血的:狐手足一副陰乾,川山甲、蝟皮各三兩,黃明膠、白附子、五靈脂、蜀烏頭、川芎、乳香各二兩,切碎,放入砂鍋內焙乾,用炭火煅燒至紅,磨成粉末,加入木香末一兩。用芫荽煎酒調服二錢,每天三次,屢試屢效。(永類鈐方)

  23. 治療腸風痔漏:萆薢、貫眾(去土)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空腹服用。(孫尚藥方)

  24. 熊膽半兩,加入少許冰片研磨,混合豬膽汁,塗抹患處。(壽域方)

  25. 治療酒痔下血:黃連用酒浸泡,煮熟磨成粉末,用酒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湯送服。 青蒿只用葉不用莖,或只用莖不用葉,磨成粉末。大便前用冷水服用,大便後用溫酒送服。(永類鈐方)

  26. 治療痔漏流水:蜣螂一隻陰乾,加入少許冰片,磨成細末。用紙捻蘸藥末塞入孔內,逐漸長出新肉,藥物會自行脫落,即可痊癒。(唐氏方) 蜣螂焙乾,研磨成粉末。先用礬湯清洗患處,然後貼敷。(袖珍方)

  27. 牛膽、蝟膽各一個,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混合均勻,放入牛膽中懸掛四十九天,取出做成大麥大小的藥丸。用紙捻送入瘡口,有惡物流出則有效。(經驗方)

再次強調,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作為醫療依據。如有任何疾病,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