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八 (14)
卷八 (14)
1. 二便不通
又,胡荽(二兩),葵根(一握)
水二升,煎一升,入滑石末一兩,分三四服。《聖濟總錄》
又,以水四升洗甑帶,取汁,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服。《聖惠方》
又,用白魚、滑石、亂髮等分,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金匱要略》
又,白海蚆一對(即貝子)生一個,燒一個為末,溫酒服。田氏方
又,萱草根煎水,頻服。《杏林摘要》
又,梁上塵二指撮水,服之。《外臺秘要》
又,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普濟方》
又,萵苣子搗餅,貼臍中,即通。《海上仙方》
《易簡方》用莖葉搗,敷。
又,滑石末一升,以車前汁和,塗臍之四畔方四寸,干即易之。冬月水和。湯氏《產乳》
又,土瓜根搗汁,入少水解之,筒吹入陰竅;大便不通吹入肛內;二便不通,前後吹之。取通。《肘後方》
又,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滄鹽(少許)
搗,貼臍及囊,良久,即通。《普濟方》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不過再服。
用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埋陰處,臘月至春末取出,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聖濟錄》
小便不通,脹急者。
象牙生煎,服之。《救急方》
又,用苦瓠子三十枚炒、螻蛄三個焙,為末。每冷水服一錢。《聖濟錄》
小便不通,臍下滿悶。
海金砂(一兩),臘南茶(半兩)
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本草》
小便不通,腹脹如鼓。
用田螺(一枚),鹽(半匕),生搗,敷臍下一寸三分,即通。《類編》
《簡易方》用蝸牛加麝香少許搗,貼臍下,以手摩之更妙。
小便不通,腹脹。
用瓜蔞焙,研,每服二錢,熱酒下,頻服,以通為度。《聖惠方》
長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腳腿裂破出水,雙睛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狀。治滿利小便滲泄之藥服遍矣。予診之曰:此乃奉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至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潔古老人言:熱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處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藥。
黃柏,知母(各一兩)
酒洗,焙,研,入桂一錢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少時如刀刺前陰,火燒之狀,溺如瀑泉湧出,床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內經》云:熱者寒之。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柏之苦寒,瀉熱補水潤燥為君;知母之苦寒,瀉腎火為佐;肉桂辛熱為使,寒因熱用也。
小便虛閉,兩尺脈沉微,用利小水藥不效者,乃虛寒也。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鹽水浸良久),澤瀉(一兩)
白話文:
二便不通
胡荽兩錢,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入滑石粉一錢,分三次服用。(《聖濟總錄》)
取四升水洗淨蒸籠布,取其汁,再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次服用。(《聖惠方》)
白魚、滑石、亂髮等量混合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一天三次。(《金匱要略》)
白海螵蛸(即貝子)一個生用,一個燒成灰,溫酒服用。(田氏方)
萱草根煎水,頻頻服用。(《杏林摘要》)
取梁上灰塵二指撮的量,加水服用。(《外臺秘要》)
用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量粉末入尿道,即可通暢。(《普濟方》)
萵苣子搗成餅狀,貼在肚臍,即可通便。(《海上仙方》)
莖葉搗爛敷於患處。(《易簡方》)
滑石粉一升,用車前草汁調和,塗在肚臍周圍四寸見方的地方,乾了就換新的,冬天可用溫水調和。(湯氏《產乳》)
土瓜根搗汁,加少量水稀釋,用管子吹入陰道(女性);大便不通則吹入肛門;二便不通則前後都吹,直到通暢。(《肘後方》)
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少量粗鹽搗爛,貼在肚臍和陰囊上,過一段時間即可通暢。(《普濟方》)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難忍,其他藥物無效者,最多再服用一次。取續隨子去皮一錢、鉛丹半錢,加少量蜂蜜搗成丸劑,放入瓶中埋於陰涼處,臘月至春末取出,煉蜜製成梧子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木通湯送服,能化解瘀滯更佳,病情緊急也可現配現服。(《聖濟錄》)
小便不通,脹痛者,用象牙生品煎服。(《救急方》)
苦瓠子三十個炒熟,螻蛄三個焙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冷水送服。(《聖濟錄》)
小便不通,臍下滿悶者,海金砂一錢,臘南茶半錢,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甘草煎湯送服,一天兩次;也可研成粉末服用。(《圖經本草》)
小便不通,腹部脹大如鼓者,用田螺一個,鹽半匙,搗爛敷於肚臍下一寸三分處,即可通暢。(《類編》)
蝸牛加少量麝香搗爛,貼於肚臍下,用手按摩效果更佳。(《簡易方》)
小便不通,腹部脹滿者,瓜蔞焙乾研磨,每次服用二錢,熱酒送服,頻頻服用,直到通暢為止。(《聖惠方》)
長安王善夫因小便不通,逐漸出現腹部脹滿,腹部堅硬如石,腳腿裂開流出水液,雙眼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堪。服用許多治療腹部脹滿和利尿的藥物均無效。我診斷認為:這是由於過度滋補,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導致積熱損傷腎水,膀胱長期乾燥,小便不能排出,熱邪又逆流向上而引起嘔吐。《難經》說:「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潔古老人說:「下焦有熱,只要治療下焦,病就一定會好。」於是,我用北方寒水所製成的苦寒藥物治療。
黃柏、知母各一錢,用酒洗淨,焙乾研磨,加入肉桂一錢做引藥,製成芡子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百丸,用沸水送服,不久就會感到如同刀刺陰部,火燒一樣的感覺,小便如同瀑布般湧出,床下流成一片,眨眼間,腫脹消散。《內經》說:「熱者寒之。」腎臟怕乾燥,要吃辛辣的食物來滋潤它。用苦寒的黃柏瀉熱補水潤燥為主藥;苦寒的知母瀉腎火為輔藥;辛熱的肉桂為使藥,寒者熱之。
小便不通,兩尺脈沉微,服用利尿藥物無效者,是因虛寒所致。
附子(一個,炮製後去皮臍,用鹽水浸泡很久),澤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