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峻

《經驗丹方彙編》~ 經驗丹方彙編 (1)

回本書目錄

經驗丹方彙編 (1)

1. 中風

中風者,言為邪風行中。其受病重,非若傷風之輕也。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於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若不從其鄉來者,名為虛賊風,害萬物。體虛者則中之,當時未必即發;重感風邪,病遂發焉。

臟腑有腧,腧皆在背,中風多從腧入者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分。中腑者,其病在表,多著四肢,故肢節廢,脈浮惡風,拘急不仁。外有六經之形證。太陽經證,頭疼身熱脊強;陽明經證,目痛鼻乾,不得臥;少陽經證,耳聾脅痛,熱嘔苦;太陰經證,腹滿自利,咽乾;少陰經證,舌乾口燥;厥陰經證,煩滿囊縮以小續命湯及疏風湯汗之。中臟者,其病在裡,多滯九竅。

白話文:

中風者,言為邪風行中。其受病重,非若傷風之輕也。

中風的人,指的是邪風侵入身體。這種疾病的嚴重程度,遠非一般的傷風感冒所能比擬。

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於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若不從其鄉來者,名為虛賊風,害萬物。體虛者則中之,當時未必即發;重感風邪,病遂發焉。

風是四季八方吹來的氣,通常在冬至這天從北方起,然後吹向四方。從它原本的方向吹來,就稱為正風,可以滋養萬物。如果它不從原本的方向吹來,就叫做虛賊風,會傷害萬物。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受到虛賊風的侵襲,當時不一定馬上發病,但如果再次受到風寒的侵襲,疾病就會發作。

臟腑有腧,腧皆在背,中風多從腧入者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分。

人體的臟腑都有穴位,這些穴位都位於背部,中風大多從這些穴位侵入。中風可以分為中腑、中臟、中血脈三種。

中腑者,其病在表,多著四肢,故肢節廢,脈浮惡風,拘急不仁。外有六經之形證。太陽經證,頭疼身熱脊強;陽明經證,目痛鼻乾,不得臥;少陽經證,耳聾脅痛,熱嘔苦;太陰經證,腹滿自利,咽乾;少陰經證,舌乾口燥;厥陰經證,煩滿囊縮以小續命湯及疏風湯汗之。

中腑是指風邪侵犯到表層,多影響四肢,所以肢體活動受限,脈搏浮弱怕風,肢體拘緊麻木。根據中醫六經理論,中腑中風會出現不同的症狀:

  • 太陽經證:頭疼、發熱、背部僵硬;
  • 陽明經證:眼睛疼痛、鼻乾燥、無法平躺;
  • 少陽經證:耳聾、肋骨疼痛、發熱嘔吐苦味;
  • 太陰經證:腹脹、腹瀉、咽喉乾燥;
  • 少陰經證:舌頭乾燥、口渴;
  • 厥陰經證:胸悶、腹部脹痛、小便不利,可用小續命湯和疏風湯等藥物治療,並用汗法驅邪。

中臟者,其病在裡,多滯九竅。

中臟是指風邪侵犯到臟腑內部,多導致九竅不通。

故唇緩,二便閉,脾;不能言,心;耳聾,腎;鼻塞,肺;目瞀,肝。以三化湯及麻仁丸下之。

中血脈者,病在半表半裡,外無六經之證,內無二便之閉。但見口眼喎斜,半身作痛。不可過汗,恐虛其衛;不可太下,恐損其營。惟當養血順氣,以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和之。

此皆真中風也。而有氣血之分焉。氣虛者,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加鉤藤薑汁;血虛者,左手足不仁,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氣血俱虛者,左右手皆不仁,八珍湯加鉤藤竹瀝薑汁。

白話文:

因此嘴唇緩慢,大小便閉塞,是脾臟的問題;不能說話,是心臟的問題;耳聾,是腎臟的問題;鼻塞,是肺臟的問題;眼睛模糊,是肝臟的問題。可以用三化湯和麻仁丸治療。

中血脈的病症,屬於半表半裡的狀態,外在沒有六經的症狀,內在也沒有大小便閉塞的情況。只表現為口眼歪斜,半身疼痛。不可過度出汗,以免耗損衛氣;也不可過度瀉下,以免損傷營血。只能以養血順氣的方法治療,可以用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等藥物調和。

這些都是真正的中風,但又可以區分氣虛和血虛。氣虛者,右手足無知覺,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鉤藤薑汁;血虛者,左手足無知覺,可以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氣血俱虛者,左右手皆無知覺,可以用八珍湯加鉤藤竹瀝薑汁。

凡中風者倒,先須順氣,然後治風。用竹瀝薑汁調蘇合香丸;如口噤,抉開灌之。如抉不開,急用牙皂、生半夏、細辛為細末,吹入鼻內。有,可治。無,則死。最要分別閉與脫二證明白。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證。蘇合香丸或二生飲之類開之。或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即是脫證。

更有吐沫直視,肉脫,筋骨痛,髮直搖頭上,面赤如妝,汗出如珠,皆脫絕之證。宜大劑理中湯灌之,及炙臍下亦可救十中之一。若誤服蘇合香丸、牛黃、至寶之類,即不可救矣。

白話文:

凡是中風導致昏倒的人,首先要順氣,然後才能治療中風。可以用竹瀝和薑汁調和蘇合香丸,如果患者口噤,就應該撬開嘴巴灌藥。如果撬不開,要趕緊用牙皂、生半夏、細辛研成細末,吹入鼻腔。如果有效,即可治療。如果無效,就會死亡。

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閉證和脫證。如果牙關緊閉,兩手緊握,這就是閉證。可以用蘇合香丸或二生飲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這就是脫證。

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吐沫直視、肉脫、筋骨痛、頭髮豎立、搖頭、面部紅潤如妝、汗出如珠等症狀,這些都是脫絕的表現。應當用大劑量的理中湯灌服,並灸臍下,這樣可以救活十個人中的其中一個。如果誤服蘇合香丸、牛黃、至寶丹等藥物,則無法救治。

蓋斬關奪命之將,原為閉證設。若施之脫證,如人既入井而又下之石也。世人蹈此弊而死者,不可勝數,故特表而出之。(惟中臟之證是閉而非脫者,宜蘇合丸,牛黃丸,至寶丹、活命金丹之類。若中腑與中血脈之證,斷不宜用。為內有麝香,入脾治肉;牛黃,入肝治筋;龍腦,入腎治骨,恐反引邪風深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肥人多中,以其氣盛於外,而欠於內也。肺為氣出之道,肥人氣必急,急則痰涎上壅,邪盛可知。所以治之必先理氣。中後,氣未順,痰未除,調理之劑,當用藿香正氣散和星香散煎服。非特可治中風之症,中氣中惡尤宜;尋常嘔吐痰厥,非飽悶皆可用之。

白話文:

所謂斬關奪命之法,原本是針對閉證而設的。如果用在脫證上,就像人已經掉進井裡,還往井裡扔石頭一樣,只會加重病情。世人犯了這個錯誤而喪命的人不計其數,所以特別指出這一點。不過,中臟的證是閉證而非脫證的,可以服用蘇合丸、牛黃丸、至寶丹、活命金丹之類的藥物。但中腑與中血脈的證,絕對不能用這些藥物,因為它們裡面含有麝香、牛黃、龍腦等成分,分別入脾治肉、入肝治筋、入腎治骨,恐怕會反過來把邪風引進骨髓,就像油塗到面孔上,再也擦不掉。

肥胖的人容易中風,因為他們氣盛於外而不足於內。肺是氣體外出的通道,肥胖的人氣息必然急促,急促就會導致痰涎上涌,邪氣旺盛可見一斑。所以治療肥胖者的中風,必須先理氣。中風之後,氣息未順,痰涎未除,調理的藥物,應該使用藿香正氣散和星香散煎服。這些藥物不僅能治療中風,對於中氣不足、中惡也十分有效;一般的嘔吐、痰厥,只要不是飽脹悶塞引起的,都可以用它們。

三生飲(治卒中昏憒,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南星(生用)一兩,川烏(去皮生用),附子(去皮臍生用)各五錢,末香二錢

每服五錢,水、姜煎服。

昔王用之,卒中昏憒、口眼喎斜、痰氣上壅、咽喉有聲,六脈沉伏,此真氣虛而風邪所乘者。用三生飲加人參一兩,煎服。即蘇。

夫前飲,乃行經絡、治寒痰之藥,有斬關奪旗之功。每服必用參兩許,駕驅其邪而補助真氣。否則不惟無益,適足以取敗矣。觀先哲用耆附、參附等湯,其義可見。《範氏家居醫錄》

白話文:

三生飲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痰厥、氣厥等症狀。方劑包括生南星一兩、去皮生川烏五錢、去皮臍生附子五錢、末香二錢。每次服用五錢,用薑水煎服。

古籍記載,曾有一位王姓患者,中風昏迷、口眼歪斜、痰氣上涌、咽喉有聲,六脈沉伏,這是真氣虛弱被風邪入侵的症狀。醫者用三生飲加入人參一兩,煎服後患者即恢復意識。

三生飲的功效是通經絡、治寒痰,具有迅速驅散病邪的功效。每次服用都必須加入一定量的人參,以驅除邪氣並補益真氣。否則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古人常用附子、人參等藥材的藥理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稀涎散(治中風昏昏如醉,形體不收或口角流涎,須臾不救,急用此散吐之)

新皂角四挺(去黑皮),明礬一兩

共為細末,每用五、七分,溫水調灌,令微微稀冷,或涎出一、二升。待醒後乃用藥調治。毋使大吐,恐過劑傷人。屢效,不可具述。

宗奭曰:「此法用皂莢一兩,生礬五錢,膩粉五錢,水調一、二錢,過咽即吐。用明礬者,分膈下涎也。」(《孫氏秘寶方》)

中風口噤

荊芥穗為末,酒服二錢立愈。賈似道云:「此方前後用之,甚驗。」《曾公談錄》

白話文:

稀涎散可以用來治療中風昏迷,就像喝醉酒一樣,身體無法控制,或者嘴角流口水,情况危急,必須立刻使用此散藥讓患者嘔吐。

取新皂角四根(去除黑色外皮),明礬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到七分,用溫水調和灌入患者口中,讓藥液稍微冷卻,直到患者吐出一些口水,大約一到二升。等到患者清醒後,再使用其他藥物治療。不要讓患者過度嘔吐,以免藥量過大傷害身體。這個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非常好,無法一一列舉。

宗奭說:「這個方法可以用皂莢一兩,生礬五錢,膩粉五錢,用水調和一到二錢,服下後就會馬上嘔吐。使用明礬的原因,是為了分開阻塞在下部的口水。」(出自《孫氏秘寶方》)

中風導致嘴巴緊閉

將荊芥穗研磨成粉末,用酒服用兩錢,馬上就會治癒。賈似道說:「這個方法無論是事前或事後使用,效果都非常好。」(出自《曾公談錄》)

舒筋丸(治男、婦手足不能伸屈)

乳香,沒藥,當歸,骨碎補(炒),木香,白附,木鱉,白膠,牛膝,虎筋骨(炙),枸杞,木瓜,甜瓜子,京墨,地龍(酒洗淨,焙燥)各一錢五分,麝香少許

各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酒下。此方不養血、不去風,大為奇矣。(《百一選方》)

白話文:

舒筋丸主治男性和女性手腳無法伸屈的病症。方劑包括乳香、沒藥、當歸、炒骨碎補、木香、白附、木鱉、白膠、牛膝、炙虎筋骨、枸杞、木瓜、甜瓜子、京墨、酒洗淨焙乾的地龍,各一錢五分,再加入少許麝香。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丸成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六十丸,酒送服。此方不滋補血液,也不祛除風邪,卻能收到奇效。

口眼喎斜

用白鱔一條,裝入竹管內,尾上用針深刺出血,血攤絹帛上,乘熱貼之。如歪向左貼右邊;歪向右貼左邊,立時即正。正即洗去。(《萬病回春》)

豨薟丸(治四肢麻痹,骨節痠痛,腰膝無力,偏風、中風皆試驗過。壯盛者宜服)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採豨薟草,去根,莖花實淨洗曝乾,入瓶內,層層灑酒,與蜜蒸之。又曬乾再蒸,如此九次,則氣味極香美。焙搗篩末,蜜丸服甚效。《本草》

浮萍一粒丹(治左癱右瘓,口眼喎斜,三十六般風並癩風,偏正頭風亦治)

白話文:

治療口眼歪斜,可用一條白鱔裝入竹管中,在尾部用針刺出血,將血滴在絹帛上,趁熱貼在歪斜的一側,例如歪向左邊就貼右邊,歪向右邊就貼左邊,馬上就能正過來。正過來之後就洗掉血跡。另外,可以服用豨薟丸,此丸是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採摘的豨薟草製成的,需去根、莖、花、實,洗淨曬乾後裝入瓶內,層層灑酒,並用蜜蒸,反覆曬乾再蒸九次,直到氣味香美。最後焙乾研末,用蜜丸服,對四肢麻痹、骨節痠痛、腰膝無力、偏風、中風都有效。此外,也可以服用浮萍一粒丹,能治左癱右瘓、口眼歪斜、三十六種風症、癩風、偏正頭風。

七月十五日採蕩內紫背浮萍,曬乾為末,細篩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日以黑豆淋酒下一丸,服過百粒,即為全人,若須小風症,服二、三十丸足矣。(《附刻陰隲文注證》)

白話文:

在七月十五日採集蕩內的紫背浮萍,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如彈子。每日使用黑豆淋製的酒吞下一丸,服用超過一百丸,就能達到完全健康的效果。如果只是想要治療輕微的風寒症狀,服用二、三十丸就夠了。(出自《附刻陰隲文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