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五(羽集) (33)
卷之五(羽集) (33)
1. 蛤蚧
蛤蚧,味鹹,氣平,有小毒。主肺虛聲咳無休,治肺痿,定喘止嗽,益精血,助陽道,血咯不已,逐傳屍癆疰,祛著體邪魅,仍通月經,更利水道。至神功用,全在於尾,尾損則無用也。然亦必得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乃奇。
蛤蚧生於西粵者佳,夜間自鳴聲至八九聲者為最勝。捕得之須護其尾,尾傷即有毒,所斷之尾反可用也。蛤蚧,善能固氣,含其尾急趨,多不動喘,故止喘實神。
白話文:
蛤蚧,味道鹹,性質平和,帶有少量毒性。主要治療肺虛引起的久咳不止,也能治療肺痿,平定喘息、止咳,補益精血,增強性功能,對於咯血不止的情況也有幫助,還可以驅除傳染性肺結核等疾病,祛除附著在身體上的邪氣,並能疏通月經,促進水分代謝。蛤蚧最神奇的功效,全部在於尾巴,尾巴損傷就沒有用了。但是,也必須搭配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等藥材才能發揮奇效。
蛤蚧產於廣東一帶的最好,晚上能發出八九聲鳴叫的品質最佳。捕捉到蛤蚧後必須保護好它的尾巴,尾巴受傷就會產生毒性,但是斷掉的尾巴反而可以入藥。蛤蚧很能固氣,含著它的尾巴快速行走,通常不會氣喘,所以說它止喘的效果確實很神奇。
2. 螻蛄
螻蛄,即土狗也。味鹹,氣寒,無毒,《本草》言其利水,宜分上下左右,然亦不必拘也。通身用之以利濕,神效。此物兼能接續骨傷,治口瘡乳毒亦效,但不宜與虛人,因其性急過利也。
白話文:
螻蛄,也就是俗稱的土狗。味道鹹,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本草綱目》說它能利水,應該根據病症在身體的上、下、左、右部位來區分使用,但也不必過於拘泥。全身都可以用來去除濕氣,效果非常好。這種藥物也能幫助接續骨頭損傷,治療口腔潰瘍和乳瘡也有效果,但不適合體虛的人使用,因為它的藥性過於急促且利水效果太強。
3. 鰻魚
鰻魚,味甘,氣寒,有毒。殺諸蟲,調五臟,除五痔,逐腰背之風濕浸淫,治男女骨蒸癆瘵,兼療腳氣,產戶蟲瘡,並崩漏不斷者,多食最效。骨燒薰床上衣箱,百蟲皆死。非補益之藥,然食之殺蟲,使屍蟲盡絕。癆瘵重生,又不可為,非補也。大約於丸散中,同補陰藥修合為佳耳。
鰻魚治癆瘵,自是殺蟲,然必須淡食為佳。蓋咸則盡入於腎中,而淡則無經不達也。或問鰻魚亦殺癆蟲,何以不同鱉方共治?曰:鱉與鰻,雖同是殺蟲之物,而性各別,鱉喜攻入,而鰻喜攻出也。雖二物亦可同用以出奇,然用之以治骨蒸,宜分用而不宜同用。一欲出一欲入,兩相拂意,反相忘其殺蟲矣,況骨內之蟲,驅外出而殺之,不若攻入內而盡誅之也。故用鰻又不若用鱉之更勝。
倘單用鰻魚作食以殺蟲,此鱉又不若鰻魚之功也。蓋鱉肉但補而不攻耳。
或問鰻魚殺蟲而不補精,何以能愈骨蒸之病,豈殺蟲即可以愈骨蒸乎?曰:鰻魚實只殺癆蟲,而骨蒸之病可全愈者,必胃健能食,有滋補之味也。倘胃氣不開,又無填精降火之藥,徒恃鰻魚之殺蟲也,亦何益乎。
白話文:
鰻魚,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帶有毒性。它可以殺死各種寄生蟲,調理五臟功能,消除痔瘡,驅除腰背部的風濕病邪,治療男女的骨蒸勞瘵(一種慢性虛勞疾病),同時也能治療腳氣病、產後陰道蟲瘡,以及婦女崩漏不止等症狀,多吃效果最好。將鰻魚骨燒成灰來熏床上或衣箱,可以殺死各種蟲子。鰻魚並非補益藥物,但食用後可以殺蟲,使體內的寄生蟲完全清除。不過,勞瘵病痊癒後又復發,這並不是鰻魚的補益功效所致。所以,鰻魚最好是在製成丸散藥劑時,搭配補陰藥一起服用才比較好。
鰻魚治療勞瘵,主要是通過殺蟲的機制,但最好是清淡烹調後食用。因為味道鹹的食物會全部進入腎臟,而味道清淡的食物則能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有人問,鰻魚也能殺勞瘵的蟲子,為什麼不能像鱉一樣一起用來治療?答:鱉和鰻魚雖然都是殺蟲的藥物,但藥性不同,鱉偏好於攻入體內,而鰻魚則偏好於將蟲子趕出體外。雖然這兩種藥物也可以一起使用來發揮奇效,但用來治療骨蒸病時,最好分開使用,不宜同時使用。因為一個想要把蟲子趕出去,一個想要把蟲子攻擊進去,這樣反而會互相干擾,而忘記了殺蟲的目的。況且骨頭內的蟲子,將其驅趕出體外再殺死,不如直接攻擊入內將其全部消滅,所以使用鰻魚不如使用鱉的效果更好。
如果單獨使用鰻魚作為食物來殺蟲,這時鱉的功效又不如鰻魚。因為鱉肉主要功效是滋補而不是攻邪。
有人問,鰻魚殺蟲卻不補益精氣,為何能治癒骨蒸病?難道殺蟲就能治好骨蒸病嗎?答:鰻魚實際上只是殺勞瘵的蟲子,而骨蒸病能完全治癒,必定是患者的腸胃功能強健,能消化食物,並且攝取了具有滋補功效的食物。如果腸胃功能不好,又沒有填補精氣、降火的藥物,只是依靠鰻魚殺蟲,也是沒有任何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