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四(徵集) (3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徵集) (35)

1. 神麯

神麯,味甘,氣平,無毒。入脾、胃二經。下氣調中。止瀉,開胃,化水穀,消宿食,破癥結,逐積痰,療婦人胎動不安,治小兒胸腹堅滿。行而不損,與健脾胃之藥同用,多寡勿忌。但世人所造神麯之法,欠妙。

予師傳製法:擇六月六日,用白麵三斤,蒼甘草搗爛取汁一合,以井水調勻,又桑葉十斤,搗研爛,取布瀝出汁,再用赤小豆一升磨末,拌麵勻,以前二汁拌之成餅,以野蓼蓋之十四日,取出紙包之,懸於風處陰乾。臨時用最佳。由二、三分用至二錢,其效如響也。

或疑製法異於前人,不可為訓。不知前人之方過於刻削,惟此方和平,可為攻補之佐使也。

白話文:

神麯,味道甘甜,藥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脾經和胃經。它可以使氣向下運行,調和腸胃功能,停止腹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食物,消除積存的食物,破除體內腫塊,去除積聚的痰液,治療婦女懷孕期間胎動不安,以及治療小兒胸腹脹滿。它的藥性溫和,不會傷害身體,可以和健脾胃的藥物一起使用,用量多少都沒有關係。但是現在一般人製作神麯的方法,效果並不好。

我的老師傳授的製作方法是:選擇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用三斤白麵粉,把蒼朮和甘草搗爛取出一合的汁液,用井水調勻。再準備十斤桑葉,搗爛後用布擠出汁液。然後用一升赤小豆磨成粉末,與麵粉混合均勻,再用前面兩種汁液拌成餅狀,用野蓼覆蓋,放置十四天。取出後用紙包好,掛在通風的地方陰乾。到需要使用時效果最好。用量從二、三分到二錢都可以,效果非常顯著。

或許有人會懷疑這種製作方法和前人的不同,認為不可取。他們不知道前人的方法太過於峻猛,只有我的這個方法溫和,可以作為攻補藥物的輔助。

2.

酒,味苦、甘、辛,氣大熱,有毒。無經不達,能引經藥,勢尤捷速,通行一身之表,高中下皆可至也。少飲有節,養脾扶肝,駐顏色,榮肌膚,通血脈,厚腸胃,御露霧瘴氣,敵風雪寒威,諸惡立驅,百邪竟闢,消愁遺興,揚意宣言,此酒之功也。若恣飲助火,則亂性損身,爛胃腐腸,蒸筋潰髓,傷生減壽,此酒之過也。

嗟乎。酒何過哉。知酒之功受其益,知酒之過而防其損,何害於人。況酒又實能愈人之病乎。

或問酒味甘者多熱,味苦者多寒。仲景張公用苦酒,以治咽喉之腫痛與黃汗之淋漓,似乎飲甘香,不若飲苦辣,不致燒腸腐胃耳。

白話文:

酒的味道是苦、甘、辛,氣味非常熱,而且有毒。它能到達身體的每一條經絡,能引導藥效快速發揮作用,能通行全身,從表層到深層都能到達。少量飲用,並加以節制,能滋養脾臟、扶助肝臟,使氣色紅潤、肌膚光澤,暢通血脈、強健腸胃,抵禦露水、霧氣、瘴氣,抵抗風雪寒冷的侵襲,能驅除各種邪氣,消除憂愁、增加興致,抒發情感,這都是酒的功勞。如果放縱飲酒,助長火氣,就會擾亂心性、損害身體,使胃腐爛、腸道潰瘍,蒸發筋骨中的精髓,傷害生命、減少壽命,這都是酒的過錯。

唉!酒本身有什麼過錯呢?只要知道酒的功效而獲益,知道酒的過失而加以防範,又何必危害到人呢?何況酒實際上還能治療人的疾病啊!

有人問,味道甘甜的酒大多偏熱,味道苦澀的酒大多偏寒。張仲景使用苦酒來治療咽喉的腫痛和黃汗淋漓,似乎飲用甘香的酒,不如飲用苦辣的酒,不至於燒傷腸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