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35)
卷之三(角集) (35)
1. 大黃
或曰用大黃誤下,往往致不可救,可不顧其亡陰,單收其救陽之功乎?曰:亡陰之禍,乃誤下之過,非宜下之過也。宜下而不下,與不宜下而下,過正相同。倘慮誤下,難於垂援,先預防而用補劑,或投而為佐使,自無誤下之愆。即誤下,而亦無難急之禍,亦何至有亡陰之失哉。
或疑大黃亦斬關奪門之將,何以又不宜用人參?大黃亦何嘗不宜人參哉,第古人用人參於大黃中者絕少。蓋用大黃之症,多是下行而不上行。上行之症,邪多裹遷之不定;下行之症,邪有趨散之無憂。用大黃以逐邪,所以止加當歸以助其勢,而不用人參以防其機也。
或疑大黃逐瘀,而氣弱之人,往往隨下而輒亡,獨不可用人參以扶其氣乎?曰:吾前言大黃未嘗不宜人參者,正言氣弱之人也。邪在於大腸之中,結燥屎而作痛,非大黃之猛利,何以迅逐其邪,而兼去其燥屎乎,倘其人為虛弱之人,似宜和解為得。然而邪已下趨大腸,和其中焦,而下焦更為急迫,其痛必甚,勢必下之為快。
然而下之,而氣亦隨下而俱脫也。苟不用人參以急補其氣,則氣脫又何救乎。然而與其下之氣脫,而後救之以人參,何不先用人參於大黃之中,未下而先防其脫乎。況人參、大黃同用,則人參助大黃以奏功,大黃亦得人參而緩力,但去其燥屎之邪,而不崩其虛弱之氣,是兩用之而得宜也。
或又問人參用於大黃之中,萬一補住其邪,而燥屎不得下,不因用人參而誤乎?夫大黃走而不守,人參安得而留之乎。況邪又不在上、中二焦,而在下焦之大腸。邪在大腸,原宜直下,用大黃者,不過順以推之,而非逆以提之也。順推而用人參,又安得變順而轉為逆乎。故人參用之於大黃之中,萬無補住其邪之禍者也。
或疑虛人不可用攻,古人有先服人參,後服大黃者,可乎?不可乎?此亦權宜之法,而不可為訓也。愚意不若人參、大黃同用為佳。先服大黃,恐氣脫而不及救;先服人參、恐邪壅而不能攻。惟同用於一時,自然相制相宜,大黃無過攻之虞,而人參無過補之失也。
或問大黃性猛,過於迅速,似乎熟用尚非所宜,何以古人不尚熟而尚生乎?夫人黃過煮,則氣味全散,攻毒不勇,攻邪不急,有用而化為無用矣。大黃之妙,全在生用為佳。將群藥煎成,再投大黃,略煎一沸即服,功速而效大,正取其迅速之氣而用之也。不可畏其猛烈,過煎煮以去其峻利也。
白話文:
有人說使用大黃如果用錯了,往往會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難道可以不顧慮病人陰液的耗損,只考慮它能救陽氣的功能嗎?我說:陰液耗損的禍患,是使用不當造成的過失,並不是大黃本身適合瀉下這件事造成的。應該瀉下卻不瀉下,和不該瀉下卻瀉下,這兩種過錯是一樣的。如果擔心用錯大黃難以補救,可以先預防,使用補氣藥,或者將補氣藥作為輔助藥來使用,自然就沒有用錯大黃的過失。即使真的用錯了,也不會有嚴重的危險,又怎麼會有陰液耗損的狀況呢?
有人懷疑大黃是開路破敵的猛將,為什麼又不適合和人參一起使用?大黃並不是不適合和人參一起使用,只是古人很少將人參和大黃一起用。因為使用大黃的症狀,大多是讓藥性向下走的,而不是向上走的。向上走的症狀,邪氣常常會遊移不定;向下走的症狀,邪氣會自然散去,不用擔心。使用大黃來驅逐邪氣,所以只要加入當歸來幫助它加強藥效,而不用人參來防止藥效太過。
有人懷疑大黃可以驅逐瘀血,但是氣虛的人,往往會因為瀉下而導致氣脫,難道不可以同時使用人參來扶正氣嗎?我之前說過大黃並不是不適合和人參一起使用,正是針對氣虛的人來說的。邪氣在大腸中,結成燥屎而產生疼痛,如果不是大黃的強烈藥性,又怎麼能迅速驅逐邪氣,同時清除燥屎呢?如果這個人是虛弱的人,好像應該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處理。然而邪氣已經下走到大腸,如果只顧著調和中焦,而下焦的症狀會更加急迫,疼痛會更嚴重,勢必需要瀉下才能快速緩解。
然而瀉下之後,正氣也會跟著一起耗損。如果不使用人參來緊急補氣,那氣脫了又該怎麼辦呢?與其瀉下導致氣脫之後再用人參來補救,為什麼不先將人參和大黃一起使用,在還沒瀉下之前就先預防氣脫呢?況且人參和大黃一起用,人參可以幫助大黃發揮藥效,大黃也可以因為有人參而藥性變得緩和,這樣既能去除燥屎的邪氣,又不會耗損虛弱的正氣,這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有人又問,人參如果和大黃一起用,萬一補住了邪氣,導致燥屎無法排出,不就會因為使用人參而產生錯誤嗎?大黃的藥性是走而不守,人參又怎麼可能留得住邪氣呢?況且邪氣又不在上焦或中焦,而是在下焦的大腸。邪氣在大腸,本來就適合直接瀉下,使用大黃,只是順應趨勢來推動,而不是反向提拉。順應趨勢來推動的時候使用人參,又怎麼可能從順變成逆呢?所以人參和大黃一起使用,絕對不會有補住邪氣的禍患。
有人懷疑虛弱的人不可以使用攻邪的藥,古人有先服用人參,然後再服用大黃的方法,可以嗎?不可以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不能作為常規方法。我的想法不如將人參和大黃一起使用來得好。先服用大黃,恐怕氣脫了來不及補救;先服用人參,恐怕邪氣被壅塞無法攻克。只有同時使用,才能自然互相制約,大黃不會過度攻伐,人參也不會過度滋補,這樣才是最適合的方法。
有人問大黃藥性猛烈,過於快速,好像煮熟使用都不太適合,為什麼古人不崇尚煮熟而崇尚生用呢?大黃如果煮過頭了,那麼氣味就會全部散失,攻毒的藥效不夠強,攻邪的速度也不夠快,即使用了也變成沒有用了。大黃的奧妙,全在於生用效果最好。將其他藥材煮好之後,再加入大黃,稍微煮滾一下就服用,藥效迅速而顯著,正是取它的迅速藥性來利用。不可以因為害怕它藥性太過猛烈,就過度煎煮來降低它的峻烈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