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三 (30)
卷三 (30)
1. 竹瀝達痰丸
肆中竹瀝達痰丸,礞石沉香半夏甘,芩橘大黃參用黨,竹油薑汁泛為圓。
竹瀝達痰丸,礞石,沉香,大黃,黃芩,半夏,橘皮,黨參,甘草,用竹油、薑汁泛丸。治頑痰膠痼經絡,不得解化,正氣又虛,不能勝滾痰丸之峻劑者。夫痰者,皆津液所化,而膠痼之痰,又為火灼所致。故治痰者必先降火,而降火者又必先理氣。方中黃芩清上,大黃導下,沉香升降諸氣,而後礞石得成其消痰散結之功。
半夏、陳皮以匡礞石之不逮,人參、甘草以助正氣之運行,竹瀝行經入絡,用其以化皮裡膜外之痰,薑汁豁痰和胃,又解竹瀝之寒,互相為用耳。
白話文:
【竹瀝達痰丸】
這是一種名為竹瀝達痰丸的藥物,主要成分包括竹瀝、礞石、沉香、大黃、黃芩、半夏、橘皮、黨參以及甘草,製作時會加入竹油與薑汁,搓揉成丸狀。
這種藥丸主要針對頑固且深藏於經絡中的痰液,這些痰液不易被身體自行分解,而且當身體正氣不足,無法承受強烈藥效的滾痰丸時,竹瀝達痰丸便能發揮作用。痰液是由體內的津液轉化而來,而頑固的痰液則是因為體內有過剩的熱力(火)所導致。因此,治療痰症首先必須降火,而要降火則必須先調整氣機。
此藥方中,黃芩能清熱去火,大黃則可引導火氣下行,沉香可以調節氣機,這樣一來,礞石才能更有效地消除痰塊和散結。半夏和橘皮補充了礞石的功效,而黨參和甘草則能增強體內正氣的運行。竹瀝能深入經絡,化解皮膚和組織間的痰液,薑汁則能開闊痰路,調和胃氣,同時緩解竹瀝的寒性,各成分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
2. 溫膽湯(集驗)
十味溫膽湯
溫膽湯方即二陳,竹茹枳實兩和勻。痰多不寐魂難寄,地遠參仁十味名。
溫膽湯,陳皮,製半夏,茯苓,甘草,麩炒枳實,竹茹,加姜煎。治膽虛痰擾,驚悸不眠等證。夫人之六腑,皆瀉而不藏,惟膽為清淨之腑,無出無入,寄附於肝,又與肝相為表裡。肝藏魂,夜臥則魂歸於肝,膽有邪,豈有不波及於肝哉!且膽為甲木,其象應春,今膽虛即不能遂其生長髮陳之令,於是土得木而達者,因木鬱而不達矣。土不達則痰涎易生,痰為百病之母,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故有驚悸之狀。
此方純以二陳、竹茹、枳實、生薑和胃豁痰、破氣開鬱之品,內中並無溫膽之藥,而以溫膽名方者,亦以膽為甲木,常欲其得春氣溫和之意耳。
十味溫膽湯,本方加人參、遠志、棗仁、熟地,治前證因虛而得,以致夢遺、驚惕,虛多邪少之象。恐一於除痰,則虛者益虛,其病益盛,故以人參、熟地之大補氣血,協同棗仁以入於肝膽之地。用遠志者,取其辛散宣泄之品,一則可行補藥之滯,一則可交通心腎,心腎交則魂亦可賴以安耳。
白話文:
十味溫膽湯
溫膽湯的配方包含了陳皮、炮製過的半夏、茯苓、甘草、麩炒過的枳實以及竹茹,加入薑一起煎煮。這副藥主要治療因膽虛導致痰濕擾亂,產生驚悸不安、失眠等症狀。人體的六腑都是排泄而非儲藏的功能,唯有膽是清潔的腑臟,沒有物質的出入,依附在肝臟旁,並且與肝臟互為表裡。肝臟藏魂,夜晚睡覺時魂會回到肝臟,如果膽有異常,怎麼可能不會影響到肝臟呢!而且膽屬甲木,象徵春天,膽虛時就無法順利進行生長發育的活動,因此,當土因木而得以疏通的情況下,因為木被抑制,土也就無法順暢了。土不順暢就會容易產生痰液,痰是許多疾病的根源,身體虛弱的地方就是邪氣侵入的地方,所以才會出現驚悸的症狀。
這副藥完全使用二陳、竹茹、枳實、生薑來和胃化痰、破氣解鬱,但實際上並沒有溫膽的藥物,卻以溫膽命名,這是因為膽屬甲木,我們希望它能保持春天般的溫暖和煦。
十味溫膽湯,在原方基礎上添加了人參、遠志、酸棗仁、熟地,治療因虛弱導致的上述症狀,像是夢遺、驚嚇,呈現虛多邪少的情況。如果單純只化痰,可能會讓虛弱更加嚴重,病情也更惡化,因此加入人參、熟地這類大補氣血的藥物,搭配酸棗仁進入肝膽部位。使用遠志,是取其辛辣散發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幫助補藥吸收,另一方面可以調和心腎,心腎調和,魂魄也能得到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