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若脈沉實,大便秘者,為陽明熱甚,屬大承氣湯下之。令此脈洪大,煩渴能飲水者,為肺熱甚也,屬白虎湯涼之。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苦。以知母之苦為君,大治肺熱。以石膏之寒,佐之為臣。甘能散熱,甘草、粳米之甘為佐為使,以救其熱之氣,而緩其中者也。

且此四味之劑,論之為白虎者,以其為金神秋令肅殺之意,大治傷寒大熱汗出,煩渴飲水者,為神禁之方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如果病人出汗但不畏寒,反而怕熱,加上脈搏深沉且有力,同時有嚴重的便祕,這表示陽明胃腸的火熱過盛,適合使用大承氣湯來瀉熱。

如果脈象寬大,病人感到煩躁並大量喝水,這代表肺部的熱度過高,應該用白虎湯來清涼解熱。古書提到:當熱邪過盛,治療時應結合甘味和苦味的藥材。在這裡,以知母這種苦味藥材作為主要成分,大力清除肺部的熱度。再以石膏的寒性作為輔助,甘草和粳米的甘味可以散熱,這些甘味藥材作為輔助和調和的角色,可以緩解熱氣,同時調節身體的平衡。

這四種藥材組合而成的白虎湯,其名稱取自金神秋令肅殺之意,特別適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高燒、出汗及口渴想喝水的情況,可謂是神奇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