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陽明病,下利膿血者,為協熱也,屬白頭翁湯。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為下焦不約而裡寒也。故用赤石脂為君,而固腸胃,澀可去脫也。乾姜為臣,散寒溫氣,辛以散之也。粳米為佐使,以補正氣而安其中,甘以緩之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讀這段古文:
在討論到陽明病,當病人出現下痢伴有膿血的情況,這是因為有熱邪與之夾雜,這種情況適合使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若是在少陰病的情況下,病人出現下痢且便中有膿血,這顯示下焦(指小腸、大腸)失去控制,而且體內有寒氣。因此,主要使用的藥物是赤石脂,它可以鞏固腸胃,防止精氣過度流失。
乾薑作為輔助藥物,可以驅除寒氣,溫暖體內氣血,利用其辛味來散發寒氣。
粳米則作為佐使藥,用來補充身體的正氣,使中氣得到安穩,利用其甘味來緩和藥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