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豬苓湯與五苓散二方,大同而異者也。但五苓散中有桂、術,兼治於表也。豬苓渴中有滑石,兼治於內也。令此脈浮發熱本為表,又渴欲欲水,小便不利,乃下焦熱也。少陰下利,不渴者為寒。今此下利渴,又咳而嘔,心煩不得眠,知非虛寒,乃實熱也。故用豬苓為君,茯苓為臣,輕淡之味,而理虛煩、行水道。

澤瀉為佐,而泄伏水。阿膠、滑石為使,鎮下而利水道者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豬苓湯和五苓散這兩種藥方,基本上是相似的,但又有其差異性。五苓散中包含了肉桂和白朮,它們的作用是調理身體表面的問題。而豬苓湯裡則有滑石,主要功能是調理身體內部的問題。

從脈象來看,如果出現脈象浮動且有發燒的現象,這通常是外感風邪的表現。但如果同時伴有口渴想喝水,以及小便不暢的症狀,那可能是下焦有火熱。若是在少陰病的情況下,拉肚子但沒有口渴,通常代表的是寒症。然而,如果拉肚子且伴有口渴,甚至咳嗽、嘔吐、心煩、失眠,這就顯示不是虛弱或寒症,而是實質的火熱症狀。因此,豬苓湯以豬苓作為主藥,茯苓作為輔助,兩者皆為清淡的藥材,能有效調理虛煩,促進水分代謝。

澤瀉作為輔佐藥材,能幫助排出體內的潛藏水濕。阿膠和滑石則作為調節藥材,能穩定下焦並促進水分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