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吐後腹脹滿者,為實,屬調胃承氣湯。下後腹脹痛者,為有燥屎,屬大承氣湯。今此汗後腹脹滿者,為津液不足,氣滯不通,壅而為滿,為脾脹也。故用厚朴之苦,以泄腹滿為君。生薑、半夏之辛,以散滯氣為臣。人參之甘,生津液補不足。甘草之甘,以緩其中者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如果在嘔吐後感到腹部脹滿,這表示體內有實邪,應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若是在通便後腹部仍然脹痛,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燥屎,應使用大承氣湯來處理。然而,若是流汗後出現腹部脹滿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腹部壅塞脹滿,這就是所謂的脾脹。

因此,我們會使用厚朴這種苦味的藥材作為主藥,因為它能幫助消除腹部的脹滿。生薑和半夏的辛辣特性,能幫助散去體內的滯氣,作為輔助藥物。人參的甘甜,可以促進津液生成,補充體內的不足。最後,甘草的甘甜性質,能緩解中焦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