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發汗若下之,病當解,若不解,發汗外虛陽氣,後若下之,內虛陰氣,陰陽俱虛,邪獨不解,故生煩躁也。與四逆湯以復陽氣,加人參、茯苓以復陰氣也。

白話文:

我說:如果用發汗法或瀉下法治療,疾病應該會好轉。但如果病情沒有改善,那麼發汗法會使身體外部的陽氣虛弱,之後再使用瀉下法,則會讓身體內部的陰氣也變得虛弱。當陰陽兩氣都處於虛弱狀態時,病邪卻仍未被清除,這就會導致病人產生煩躁的情況。

對此,我們可以使用四逆湯來恢復身體的陽氣,再加入人參和茯苓這兩味藥材,來補充和恢復身體的陰氣。

2. 疑問

問曰:四逆湯加減者共七方,皆用乾薑、附子為主,獨當歸四逆湯皆不用薑、附何也?

答曰:諸四逆湯中用薑、附者,皆治其陽虛陰盛之證,獨當歸四逆湯治陰血虛微,手足厥寒,脈微欲絕者,故用當歸為主,不用薑、附,此乃自陽而傳陰厥逆者之用也。

白話文:

有人問:四逆湯在加減變化的七個藥方中,都以乾薑和附子作為主要成分,但為什麼唯獨當歸四逆湯完全不使用薑和附子呢?

回答是:在各種四逆湯的配方中使用薑和附子,主要是為了治療陽氣虛弱,陰氣過盛的情況。然而,當歸四逆湯主要針對的是陰血不足,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要消失的症狀,所以它以當歸作為主要成分,並未使用薑和附子。這是因為這種情況是由陽氣傳至陰氣導致的厥逆,因此選擇了不同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