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者,為在表,與葛根湯汗之;陽明與少陽合病者,為在裡,與承氣湯下之;太陽與少陽合病者,自下利為在半表半裡,與黃芩湯以和解之。故與黃芩為君,以解少陽之裡熱,苦以堅之也。芍藥為臣,以解太陽之表熱而行營氣,酸以收之也。以甘草為佐,大棗為使,以輔腸胃之弱而緩中也。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當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出問題,如果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這表示病在體表,可用葛根湯來發汗治療;若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有問題,拉肚子代表病在體內,應使用承氣湯來瀉下;若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問題,自行拉肚子表示病在半表半里的位置,應使用黃芩湯來調和。
所以在黃芩湯中,黃芩是主要藥物,用來清除少陽經的內熱,其苦味可以固攝體內。白芍是輔助藥物,用來消除太陽經的表熱並促進營氣運行,其酸味可以收斂。而甘草和大棗則是輔助和調和的藥物,用來加強腸胃功能及緩和中焦的不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