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歷驗再壽編》~ 歷驗再壽編序

回本書目錄

歷驗再壽編序

1. 歷驗再壽編序

軒岐針灸伊聖湯液,此醫之源也。漢時仲景元化,祖述內經,始有方劑。唐宋以降,東垣河間丹溪景岳,接踵而興。方書大備,然闡精抉微,詞古意深,雖有遵經之志,卻非語下之方。且卷帙浩繁,證治棼如,尤非潛心斯道者所能諳悉也。童君月軒,三楚名流,湘西世胃,宅心慈善,累世知醫,當以簡方濟世,試之者輒奇效。

積年既久,裒集成書,計共三百三十八方,皆屢試屢驗之神劑,因命名為歷驗再壽編。云予當謂經方為萬古不易之準繩,此則以奇制勝,惟奇而不離於正,故可貴耳。癸亥已壽棗梨,惜印本無多,流傳未廣。甲子歲,浙江裘吉生先生,蒐輯方書,刊傳救世,垂詢及予,遂重梓焉。

嗚呼,此書一出,使窮鄉僻壤咸無殀枉之虞,白叟黃童悉慶更生之象,則不獨予所深幸,而吉生先生壽人壽世之意,亦萬古斯馨矣。是為序。

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季秋中浣九江王理堂序於養道丹房

白話文:

【歷驗再壽編序】

從黃帝內經的針灸與湯藥,這些都是醫學的起源。到了漢代,張仲景和華佗等人繼承並發展了內經的理論,開始有了具體的藥方。自唐代至宋代,劉完素、朱震亨、吳又可、張景嶽等醫學家相繼出現,使得醫方書籍大為豐富。然而,這些書籍內容精深,詞彙古老,雖然有遵循經典的精神,但對一般讀者來說,難以理解。加上卷帙浩繁,病症治療方式繁複,若非深入研究醫學的人,很難完全掌握。

童月軒先生,是三楚地區的知名人士,來自湖南的世家,他心地善良,家族世代行醫,他用簡單的藥方來幫助世人,試過的人都稱讚其效果神奇。

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他整理出一本書,總共有338個藥方,這些都是經過多次實驗證明有效的神奇藥方,因此被命名為「歷驗再壽編」。我認為,經典的藥方是千古不變的標準,而這本書則是以特殊的療法治病,其特殊之處在於不違背正統醫學原則,因此非常珍貴。癸亥年,這本書首次出版,可惜印量不多,未能廣泛流傳。甲子年,浙江的裘吉生先生收集各種醫方,出版發行以救助世人,他向我請教,於是這本書得以再次印刷。

唉,這本書一出版,使得偏遠鄉村的居民不再擔心因無法得到適當治療而早逝,無論老幼都能慶祝重生的希望,不僅是我感到非常欣慰,裘吉生先生救世濟人的理念,也會永垂不朽。這就是我寫這篇序的原因。

民國十三年(1924年)秋季中期,九江的王理堂在養道丹房為此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