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2)

1. 調食第一

又云:夏熱,常飲食暖飲;冬,長食細米稠粥。

《抱朴子》云: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氣自然之理也。

又云: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

凡食過則結聚,飲過則成痰澼也。

《馬琬食經》云:凡食,欲得安神靜氣,呼吸遲緩,不用吞嚥迅速,咀嚼不精,皆成百病。

《延壽赤書》云:九華安妃曰:臨食勿言配牽。(《曲禮》云:臨食不歡,良有以焉。)

又云:勿露食,來眾邪也。(露食謂特造失覆之謂也。)

《養生志》云:食冷勿令齒疼,冷則傷腸,食熱灼加唇,熱則傷骨。

又云:食熱食,汗出盪風,發頭病,發墮落,令人目澀饒睡。

又云:凡飲食無故變色,不可食,殺人。

又云:諸食熱食訖,枕毛臥,久成頭風,令人目澀。

《食經》云:凡飲食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淒滄,暑無出汗。食飲者,熱毋灼之,寒無滄之。

又云:凡飲食調和,無本氣息者,有毒飲食,上有蜂蠮螉並有倉蠅者有毒。

《膳夫經》云:凡臨食不用大喜大怒,皆變成百病。

《七卷食經》云:非來哭訖,即勿用食,反成氣滿病。

《服氣導引抄》云:凡食時恆向本命及王氣。

又云:臨食勿道死,事勿露食。

《朱思簡食經》云:經宿羹臛,不可更溫食之,害人。

崔禹錫云:人汗入食中者,不可食,發惡瘡,其女人尤甚。宜早服雞舌香飲,即瘥。

白話文:

調食第一

夏天炎熱,飲食宜溫;冬天,宜常吃細米熬成的稠粥。

《抱朴子》說:五種味道入口,都不宜過多。酸味過多傷脾,苦味過多傷肺,辛味過多傷肝,鹹味過多傷心,甜味過多傷腎。這是五種氣的自然規律。

飲食方面,不要太餓才吃,也不可過飽;不要太渴才喝,也不可喝太多。

吃得過多會導致食物積聚,喝得過多則會產生痰液。

《馬琬食經》說:吃東西時,要讓身心平靜,呼吸緩慢,不要狼吞虎嚥,咀嚼不充分,否則會導致百病叢生。

《延壽赤書》說:九華安妃說:吃飯時不要說話嬉鬧。《曲禮》也說:吃飯時不愉快,是有道理的。

不要在戶外或不潔淨的地方吃東西,這樣會招致邪氣。 (露食指食物暴露在外,沒有遮蓋)

《養生志》說:吃冷的食物不要讓牙齒受寒,因為冷食傷腸;吃熱的食物不要燙傷嘴唇,因為熱食傷骨。

吃熱食後出汗會導致風邪入侵,引起頭痛、頭髮脫落,眼睛澀痛,嗜睡。

食物無故變色,不可食用,會致命。

吃熱食後枕著頭髮睡覺,時間久了會導致頭痛,眼睛澀痛。

《食經》說:飲食起居都要適應寒暑,冬天不可受寒,夏天不可出太多汗。飲食方面,熱食不可過燙,冷食不可過冷。

飲食要調和,沒有本味和氣息的食物有毒;食物上如果有蜜蜂、螞蟻和蒼蠅,是有毒的。

《膳夫經》說:吃飯時不要大喜大怒,都會導致疾病。

《七卷食經》說:哭完之後不要立即吃東西,否則會導致氣脹。

《服氣導引抄》說:吃飯時要面向本命方和王氣方。(此指方位,與個人命理相關)

吃飯時不要談論死亡,也不要在戶外吃東西。

《朱思簡食經》說:隔夜的菜餚不要再次加熱食用,有害健康。

崔禹錫說:汗水掉進食物裡,不可食用,會導致長瘡,婦女尤其嚴重。應及早服用雞舌香飲,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