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七 (16)
卷之七 (16)
1. 石花菜
味甘、咸,氣大寒,滑。生南海石上。高二三寸,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枝上有細齒。一種梢粗似雞腳,謂之雞腳菜,味更佳。
主去上焦浮熱,發下部虛寒。
白話文:
石花菜,味道甘甜、帶有鹹味,性質非常寒冷,並且滑潤。它生長在南海的石頭上。植株高度約二到三寸,形狀像珊瑚,有紅色和白色兩種,枝條上有細小的鋸齒。其中一種末端較粗,形狀像雞腳,被稱為雞腳菜,味道更好。
主要功效是去除上焦(指胸腔以上部位)的虛浮熱氣,並能促使下部(指腹部以下部位)的虛寒之氣發散出來。
2. 紫菜
味甘,氣寒。閩粵海中附石生。大葉而薄,挼成餅狀,曬乾色紫。
主熱氣煩塞咽喉,癭瘤,腳氣。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生長在福建、廣東沿海地區,附著在石頭上。葉子寬大而薄,揉搓成餅狀,曬乾後顏色呈紫色。
主要用來治療熱氣導致的胸悶、咽喉不適,以及癭瘤和腳氣。
3. 龍鬚菜
味甘,氣寒。東海石上叢生。根鬚甚長,白色。
主癭結熱氣,利小便。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生長在東海的石頭上,成叢生長。根鬚非常長,呈現白色。
主要治療因熱氣鬱結而引起的癭瘤,並且能幫助排泄小便。
4. 苦瓜
味苦,氣寒。
主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寒涼。
主要能去除身體的邪熱,解除疲勞困乏,使心神清靜,使眼睛明亮。
5. 西瓜
味甘、淡,氣寒。
主煩溫暑熱,酒毒,喉痹,血痢,含汁治口瘡立愈。
按: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白虎湯之號,多食有傷脾助濕之害。凡瓜皆寒中,惟木瓜則溫中也。
白話文:
西瓜味道甘甜、清淡,屬性寒涼。
主要能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煩躁、溫病發熱,以及解酒毒、喉嚨腫痛、血痢等症狀。含著西瓜汁可以馬上治好口瘡。
說明:西瓜屬性寒涼,能解熱,有天然白虎湯的美稱。但吃多了會傷害脾胃,助長體內濕氣。所有瓜類都偏寒涼,只有木瓜屬性溫熱,能溫暖脾胃。
6. 胡瓜
即黃瓜,味甘,氣寒。有小毒。不可多食,小兒尤忌。
主清熱,解渴,利水道。
白話文:
就是黃瓜,味道甘甜,屬性寒涼。帶有少量毒性。不可以吃太多,尤其小孩子更要避免。
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渴、幫助排尿。
7. 絲瓜
(附:藤)
味甘,氣平。凡使,取老者。
主除熱,利腸,去風,化痰,涼血,解毒,大小便下血,燒灰,快痘瘡,及治癰疽,齒䘌,偏墜,痔漏,胎毒,下乳。
按:絲瓜老者,筋絡貫穿,房隔聯屬,故能通人脈絡。
附:藤,用近根三五尺者,主蟲食腦中,鼻流黃水而痛,燒存性,酒調服。
白話文:
絲瓜: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一般使用,要取用老熟的絲瓜。
主要功效是清除熱氣,使腸道通暢,驅除風邪,化解痰液,涼血,解毒,治療大小便出血,將絲瓜燒成灰,可以加速痘瘡癒合,並且能治療癰疽、牙齦腫痛、疝氣、痔瘡、漏管、胎毒,以及促進乳汁分泌。
說明:老熟的絲瓜,筋絡相互貫穿,瓜瓤間隔相連,因此能疏通人體脈絡。
絲瓜藤:取用靠近根部三到五尺的藤,主要治療蟲子侵入腦中,導致鼻孔流黃水並疼痛的情況,將藤燒成炭,用酒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