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4)

1. 鳧肉

即野鴨,味甘,氣涼。狀似鴨而小,雜□白色,背上有文,短喙長尾,卑腳紅掌,肥而耐寒。又種小者,名鸊鷉,味尤佳。並宜冬月取食。

主補中益氣,平胃,消食,除十二種蟲,大益病人,身有小熱瘡者,年久不愈,宜多食之。

白話文:

野鴨,味道甘甜,屬性涼。外形像鴨子但體型較小,羽毛夾雜白色,背部有花紋,嘴短尾巴長,腳短而腳掌紅色,肉質肥美且耐寒。另外有一種體型更小的,叫做鸊鷉,味道特別好。這兩種都適合在冬天食用。

主要功效是補養脾胃之氣,平和腸胃,幫助消化,驅除體內多種寄生蟲,對病人非常有益。身上有小熱瘡,長期不癒合的人,應該多吃這種肉。

2. 雁肪

味甘,氣平。

主風攣麻痹,煉烊濾過,空心暖酒,調服一匙。

白話文:

味道甘甜,藥性平和。

主要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筋脈攣縮、肢體麻木、癱瘓等病症。將雁脂肪煉化熔解後過濾雜質,在空腹時以溫熱的酒調和服用一湯匙。

3. 鶴血

(附:腦、卵)

味鹹,氣平。有白、有玄、有黃、有蒼,入藥用白者。

主益氣力,補虛乏。

附:腦,主和天雄、蔥實服之,令人目明。

附:卵,味甘、咸,氣平。主預解痘毒。鸛卵同。

白話文:

鶴血,味道鹹,性質平和。有白色、黑色、黃色、青色等不同顏色,入藥使用白色的。

主要功效是增強體力,補養虛弱。

附註:鶴腦,與天雄、蔥實一同服用,可以使人眼睛明亮。

附註:鶴卵,味道甘甜、鹹味,性質平和。主要功效是預防和解除痘瘡的毒性。鸛鳥的卵也有相同功效。

4. 鸛骨

味甘,氣大寒。有烏、白兩種。似鶴,但頭無丹,項無烏帶。

主鬼蠱,諸疰毒,五屍,心腹痛。

白話文:

味道甘甜,藥性極為寒冷。有黑色和白色兩種。外形像鶴,但頭部沒有紅色,脖子也沒有黑色的帶狀紋路。

主要用於治療鬼蠱病、各種疰毒、五屍病,以及心腹疼痛。

5. 鵠肉

(附:羢毛)

一名天鵝,味甘,氣平。身大於鶴,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惟大金頭鵝,似雁而長項,入食為上。

主醃炙食之,益人氣力,利臟腑。

附:羢毛,主貼刀杖金瘡,立愈。

白話文:

(附:絨毛)

鵠,又名天鵝,味道甘甜,性平和。牠的體型比鶴大,羽毛潔白光亮,飛行高度極高且擅長行走,其中以大金頭鵝,外形像雁卻有著較長的脖子,被認為是食物中的上品。

主要用鹽醃或烤來食用,能夠增強人的氣力,對臟腑有益。

附:絨毛,主要用來貼敷刀傷、棍棒傷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能迅速癒合。

6. 鵚鶖肉

(附:髓)

味鹹,氣微寒。狀如鶴而大,青蒼色,張翼廣五六尺,舉頭高六七尺,長頸赤目,頭項皆無毛,頂皮方二寸許,紅色如鶴頂,喙深黃色而扁直,長尺余,嗉下有胡袋,足爪如雞,黑色。

主炙食,補中益氣。

附:髓,味甘,氣溫。主補精髓。

白話文:

(附:骨髓)

味道鹹,性質稍微寒涼。外型像鶴但體型更大,羽毛是青灰色,張開翅膀寬約五六尺,抬頭高度約六七尺,脖子很長,眼睛是紅色的,頭和脖子都沒有毛,頭頂的皮膚約兩寸見方,紅色像鶴的頭頂,鳥喙是深黃色且扁平筆直,長一尺多,嗉囊下方有肉囊,腳爪像雞,是黑色的。

主要用來烤食,可以補養脾胃、增益氣力。

附:骨髓,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主要用來補益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