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和漢藥之用法 (2)
和漢藥之用法 (2)
1. 和漢藥之用法
切小之。截細之。刻之。碎之。乃入煎焉。器具以土鍋為第一。而不用金馬性之小鍋。火用弱火。其氣篤洛篤洛。文緩極焉。大體民間藥之有效成分。以水中煎出為容易。水量與藥物有一定之數量。大約為二合。大多成濃如番茶之程度。一握之藥草。去其根泥。以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加水三合。以煎至二合為適度。
又有一種煎藥曰「浸劑」。普通以藥物入布袋。十分煮之。在熱湯中浸五分乃至十分鐘。即取出。如此二三度後。更煎飲之。取出者使其易分解也。又易揮發而含有效分也。
粉藥有吞飲者。亦有煎飲者。其理由為有效成分。可以不折不扣。粉末之類別。亦可分為三類。一為完全細末。一為粗粒之末。又一為介於粗細雨者之間之。粉末
細末為入飲料之末。中末含於口中。以舌尖舐之。所謂舐藥也。精末煎汁用之。與普通之藥無異。
粉末加蜂蜜或糊煉之。成適宜之丸粒者。曰丸藥。效果多而服用易。粒之大小有一定。
粉末以蜂蜜及糖煉之。成為舐藥。但民間藥用之者甚少。
酒浸劑俗稱酒藥。取藥材浸於上等酒或燒酒中。溶出有效成分飲之有效果。其所浸之藥多生藥。如肉蓯蓉、當歸、大黃、牛膝等。有僅為一味者。取其有單一之特效也。
民間藥之中。用蒸燒之法者亦不少。其法以陶器二枚。一入以材料。另一覆於其上。周圍以堅固之糊紙貼之。以防空氣之侵入。而蒸燒之。此古昔家傳之秘法也。鍋中火力之加減。亦有一定之方法。但普通一般並不拘泥於是。其簡單者。用陶器二枚。對合之。將日本紙浸於水中。
嚴重包之。深埋於火缽中。不久即取出。民間藥之用量。亦宜與他藥相同。不可例外。蓋用量少則無效。過量則往往中毒。大抵吸收快速之藥品。用量宜少。吸收緩慢之藥品。用量宜多。大人小兒宜有分別。男子女子應有差異。若自知用藥不能一定適合身體者。可先用其少量。
漸次增加之。譬如一日用十二錢者。最初每日用四五錢。次則七八錢。再次而至定量之十二錢。如此。於服者不起反射作用。不過不能達其所期之效果耳。若於和時少飲之。未見其利。則增其量。迨量已達矣。而又感覺無利。此即為不適當之藥。不宜再服。抑又有言者。我國民間之藥。
所幸不如洋藥之有副作用。除其中二三者稍有毒性外。不必限制濫用。蓋飲亦無大害也。
漢法醫家自昔對於藥之用量。有一定之標準。大人煎藥。每日之量藥九錢。但加合石膏等之重物者。可增四五錢。而麝香、犀角及劇藥等不在此限。丸藥、散藥、末藥。大概服煎藥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小兒十五歲之下以迄七歲者。合大人二分之一。七歲以下以迄四歲者。合大人三分之一。四歲以下至二歲者。合大人六分之一。二歲以下者十分之一。
白話文:
將藥材切小、截細、刻劃或搗碎後,再放入鍋中煎煮。煎藥的器具以土鍋為最佳選擇,不使用金屬或較小的鍋具。火候宜用微火,讓藥氣慢慢釋放出來。一般來說,民間藥材的有效成分容易透過水煎的方式萃取出來。水量與藥材的比例有一定的規定,大約是二合(量詞,約為360毫升),煮出來的藥湯大多要像濃茶一樣的程度。一把藥草,去除根部的泥土後,取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量。
加入三合(約540毫升)的水煎煮,煎至二合為適宜的濃度。
另外有一種煎藥方式叫做「浸劑」,通常將藥材放入布袋中,放入熱湯中煮約十分鐘,接著浸泡五至十分鐘後取出。如此重複二三次,再將藥湯煎煮後飲用。取出藥材的原因是為了使其更容易分解,也更容易釋放出揮發性的有效成分。
粉狀的藥材有直接吞服的,也有煎煮後服用的。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確保有效成分能完整保留。粉末的粗細程度可以分為三種:完全細末、粗粒末以及介於粗細之間的末。
細末通常是加入飲品中服用,中等粗細的粉末則是含在口中,用舌尖舔舐,也就是所謂的舔藥。精細的粉末則煎煮後服用,和一般藥材沒有什麼不同。
將粉末加入蜂蜜或糊狀物煉製成適當大小的丸狀,就成了丸藥,丸藥的效果好且方便服用,丸粒的大小有一定的規定。
將粉末用蜂蜜或糖漿煉製成可以舔食的藥膏,但民間藥較少使用這種方式。
酒浸劑俗稱藥酒,將藥材浸泡在上等酒或燒酒中,溶出有效成分後飲用,可以產生療效。浸泡的藥材多為生藥,例如肉蓯蓉、當歸、大黃、牛膝等。有些僅用單一藥材,是為了取得其單一的特殊功效。
民間藥材中,也有使用蒸燒的方式。方法是準備兩個陶器,一個放入藥材,另一個覆蓋在其上,周圍用堅固的紙漿密封,防止空氣進入,然後進行蒸燒。這是古時候家傳的秘法。鍋中火力的控制也有一定的方法,但一般人不太講究。簡單的方法是用兩個陶器對合,將日本紙浸濕後,嚴重包覆陶器,再將其埋入火盆中,不久後取出即可。民間藥材的使用劑量,也應該和其他藥材一樣,不能例外。因為用量太少沒有效果,用量太多則容易中毒。一般來說,吸收快速的藥物用量宜少,吸收緩慢的藥物用量宜多。大人和小孩、男性和女性的用量也應該有所區別。如果自己知道用藥可能不適合身體,可以先從少量開始服用,
逐漸增加用量。例如一天要服用十二錢的藥,可以先從每天服用四五錢開始,接著增加到七八錢,最後再達到十二錢的定量。這樣做可以避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但效果可能無法達到預期。如果在藥量較少時服用,沒有看到效果,可以增加藥量。如果藥量已經達到上限,但還是感覺沒有效果,表示這種藥物不適合你,不應該再服用。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民間藥
幸好不像西藥有副作用。除了其中兩三種藥材稍微帶有毒性外,不必限制濫用,因為喝了也不會有太大危害。
中醫在藥物用量方面,自古以來就有一套標準。大人煎藥,每日的藥量為九錢。但如果加入石膏等較重的藥材,可以增加四五錢。而麝香、犀角以及毒性較強的藥物則不在此限。丸藥、散藥、末藥的服用量,大約是煎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十五歲以下到七歲的孩童,用量為大人的一半。七歲以下到四歲的孩童,用量為大人的三分之一。四歲以下到兩歲的孩童,用量為大人的六分之一。兩歲以下的嬰兒,用量為大人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