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燮

《藥鑑》~ 新刻藥鑑卷之二 (23)

回本書目錄

新刻藥鑑卷之二 (23)

1. 玄參

氣寒,味苦鹹,無毒,足少陰腎經君藥也。強陰益精,補腎明目。療溫瘧寒熱往來,洒洒時常發顫。逐腸內血瘕堅症,散頸下痰核癰腫。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統治咽喉腫痛,軟利而即消。去結熱,消腫毒。除心中懊憹煩渴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及肢滿狂邪,忽不知人。

並傷寒汗吐下後,毒不能散。誠為肅清樞機之劑,即此能治空中氤氳之氣,去浮游無根之火。又痰藥用之,即能消痰,何也?氣理,則痰自清也。反藜蘆。

白話文:

【玄參】

性質偏涼,味道苦鹹,無毒性,是腎經的主要藥物。它能強化腎臟功能,增加精力,補充腎臟元氣,有助於明亮視力。可用於治療寒熱交錯的熱病,如常發的冷顫。能排除腸道中的血塊和硬結,分散頸部的痰塊和腫瘤。調節全身氣息流通,使氣息清新不混濁。治理咽喉腫痛,使其迅速消腫。能去除積聚的熱量,消除腫脹和毒素。能解決心中的煩躁、口渴和失眠,以及精神混亂近乎虛脫的情況,並能幫助血液順暢,改善排尿不順。同時,對於四肢水腫、精神失常、突然失去意識等情況也有療效。

此外,對於感冒後期,身體餘毒未清的情況,玄參能有效清除殘餘毒素。它確實是一種清理身體機能,調節身體環境的良藥,能清除空氣中的混濁氣息,去除體內無根的火氣。若與化痰藥一同使用,更能增強化痰效果,這是因為其能調整氣息,使痰自然得以清理。但需注意,玄參不宜與藜蘆同用。

2. 地骨皮

氣寒,味苦,無毒,純陰。涼血之妙劑也。去皮膚上風邪,除骨節間勞熱。君四物湯鹿角膠佐以丹皮,治婦人骨蒸最妙。佐解毒湯生地黃臣以茜根,治痘家熱毒為良。又治足少陰手少陽有汗而骨蒸者。表寒忌用。

白話文:

【地骨皮】 屬性微寒,味道略苦,無毒性,是純陰性的草藥。它是冷卻血液的極佳選擇。能去除肌膚表面的風邪,並消除骨骼關節間的勞累熱氣。若與四物湯、鹿角膠和牡丹皮一同使用,對治療婦女的骨蒸病效果最佳。配合解毒湯、生地黃以及茜根,則是治療水痘熱毒的好選擇。此外,還可用於治療腳底腎經及手腕膽經出汗且伴有骨蒸現象的情況。但若是表面寒症,就不宜使用。

3. 側柏葉

氣微寒,味微苦。主吐血衄血痢血崩血尿血。久服輕身益氣,令人能耐寒暑,更治冷風歷節疼痛,此補陰之要藥也。其性善守。凡採,必須擇月建方向採之,為其得月令之氣也。但性多燥,須用蜜水浸之,飯上蒸熟,陰乾,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也。

白話文:

【側柏葉】

性質略帶寒涼,味道稍有苦澀。主要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嘔血、鼻血、便血、子宮出血以及血尿等。長期服用可減輕身體負擔,增強體力,使人更能抵抗寒冷和酷熱,同時也能治療因寒冷引起的風溼痛,是補充陰氣的重要藥物。它的藥性比較保守穩定。採集時,必須根據月份及方位來採,因爲這樣可以汲取到當月自然界的生氣。不過,它性質偏乾燥,需要用蜂蜜水浸泡,然後放在飯上蒸熟,再在陰涼處晾乾,這樣的處理方式對脾臟大有益處,可以滋養肺部。

以上翻譯將古文中醫學術語轉換爲現代醫學概念,使現代人更容易理解。

4. 牡丹皮

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也,無毒。涼骨蒸靈丹,止吐衄神方。惟其苦也,故除症堅瘀血留舍於腸胃之中。惟其辛也,故散冷熱血氣收作於生產之後。月水欠勻者,服之即調。風癇時搐者,用之可定。癰疽用之,消腫住痛。痘家用之,行血排膿。清胃湯中止牙疚,快斑飲內散血熱,何也?為其養真血,而攻壞血,固真氣,而行結氣耳。

又治手少陰神不足,足少陰志不足,故仲景八味丸用之。孕婦所忌。

白話文:

【牡丹皮】

性質偏涼,味道略帶苦澀與辛辣,屬陰性中帶些微的陽性,並無毒性。它可用於治療骨蒸(一種因虛熱導致的疾病)的靈丹,也是止吐血、鼻血的神效藥方。

因為它的味道苦,所以能去除腸胃中的硬塊和瘀血。因為它的味道辛辣,所以能幫助產後婦女散去冷熱血氣,改善產後身體狀況。對於月經不規律的女性,服用它後可以得到調整。對於有癲癇病發作的患者,使用它能起到穩定作用。對於瘡瘍,它能消除腫脹,緩解疼痛。在出痘疹的情況下,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排出膿液。

在清胃湯中,它能止牙疼;在快斑飲中,它能散去血熱。這是因為它能滋養健康的血液,攻擊破壞性的血液,鞏固正常的氣血,疏通阻塞的氣血。

另外,它還能治療手部和腳部因心神和意志力不足而產生的問題,因此在張仲景的八味丸中也被採用。但懷孕的女性應該避免使用。

以上就是牡丹皮的功效和應用範圍。

5. 桑白皮

氣寒,味苦酸,無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酸苦能補虛,故主傷中五勞羸瘦,補虛益氣也。氣寒能利水,故主除肺中水氣,止唾血,消水腫,利水道也。蜜炙用之,又主理肺氣,而止咳嗽。與阿膠同用,又能治血嗽,蓋阿膠補血,所忌者在斂肺耳,今得此劑以瀉之,則血得補而不患其為斂也。桑白皮乃監製阿膠之妙劑也,用之者,其可少乎。

白話文:

【桑白皮】

性質偏涼,味道苦中帶酸,無毒性。它既可升也可降,屬於中醫學說中的陽中有陰。因為它的酸苦性質,能補充體內虛弱,所以主要可用於治療因內傷導致的五勞(心、肝、脾、肺、腎)虛損,以及身體消瘦,有補虛增強體力的功效。

其涼性可以利尿,所以能消除肺部的水氣,止住咳血,消腫去水,有利於排尿。經蜂蜜炮製後使用,更能夠調理肺部機能,止住咳嗽。若與阿膠一同使用,更能治療咳血,這是因為阿膠能補血,但其不足之處在於可能會收斂肺氣,而現在加入桑白皮來疏泄,就能讓血液得到補充,且不會擔心收斂肺氣的問題。因此,桑白皮是與阿膠搭配使用的絕佳配方,其重要性不可小覷。

6. 紅花

氣溫味辛,可升可降,陽也。惟入血分,專治女科。下胎死腹中,為未生聖藥。療口噤血暈,誠已產佳品。多用破血,少用養血。大都辛溫則能和血,故少用養血。若過於辛溫,則血又走散,故多用破血。此通經藥中宜用之,必須酒煮。東垣以為補血虛者,為其兼血藥用之,斯能行血養血,而有補血之功也。苗搗敷遊毒殊功,胭脂滴聤耳立效。

白話文:

[紅花]這味藥性溫,味道辛辣,它的特性是既能上升也能下降,屬陽性。主要作用在血液上,特別適用於婦科疾病。對於胎兒死在母體內的情況,紅花可以說是救命的良藥。對於產後口閉不開、血氣昏厥的症狀,紅花更是極好的治療選擇。大量使用可以活血化瘀,少量使用則有助於滋養血液。基本上,辛溫的特性有助於調和血液,所以少量使用有助於滋養血液。然而,如果過度使用辛溫的藥物,血液可能會過度散發,因此大量使用時,紅花的功能轉變為破血。在調經的藥方中,紅花是非常適合的選項,但必須經過酒煮才能使用。李東垣認為紅花可以補血,因為它同時具有血液藥物的作用,能夠活血養血,因此有補血的效果。紅花的莖葉搗碎後外敷,對遊走性皮膚病有奇效;而胭脂滴入耳中,對於耳疾也有立即的療效。

7. 桃仁

氣寒,味苦帶甘,氣薄味厚,降也,陰也。入手厥陰胞絡及足厥陰肝經藥也。潤大腸血燥難便,去小腹血凝成塊。多用逐瘀血而止痛,少用生新血而通經。蓋多則苦勝,破滯氣也。少則甘奪,生新血也。然惟實症可用,若遇血枯之症,必須以滋血補血之藥為主,再以此劑佐之,自是其濡潤而無閉結之患矣。孕婦所禁。

白話文:

【桃仁】

性質偏涼,味道苦中帶甜,其氣味淡薄但味道濃厚,具有下行作用,屬陰性。它主要作用於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能滋潤大腸,緩解因血液乾燥導致的排便困難,並能消除小腹內因血液凝結形成的硬塊。

大量使用時,可排除體內的瘀血,以達到止痛的效果;少量使用時,則能促進新血生成,有助於經脈的暢通。這是因為大量使用時,苦味成分較多,能破除體內的滯留氣血;而少量使用時,甜味成分較多,能促進新血生成。然而,這種藥物只適用於實證,如果遇到因血液不足導致的病症,必須以滋養和補充血液的藥物為主,再輔以這種藥物,這樣才能確保身體得到充分滋潤,避免出現堵塞的問題。但孕婦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