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泰等

《本草品彙精要》~ 續集脈訣四言舉要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續集脈訣四言舉要卷下 (1)

1. 臟腑部分

靈樞五色篇曰五臟六府各有部分,能別部分,萬舉萬當。自額而下闕庭上,屬咽喉之部分也。自闕中循鼻而下,鼻端屬五臟之部分也。自內眥挾鼻而下至承漿,屬六俯之部分也。自顴而下頰,屬肩背手之部分也。自牙車以下頤,屬股膝脛足之部分也。

又曰: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五官在於下極者是也。

2. 五官

靈樞五閱五使篇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3. 診病新久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

4. 統論色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土黃。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素問五臟生成篇曰: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又云: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夫氣由髒髮色,隨氣華如青黃赤白黑者色也。

如帛裹朱如鵝羽如蒼璧之澤如羅裹雄黃如重漆色。又云:如翠羽如雞冠如蟹腹如豕膏如烏羽。或有鮮明外露,或有光潤內含者氣也。氣至而後色彰,故曰欲曰生。若赤如赭,白如鹽,青如藍,黃如土色,黑如地蒼。甚則青如草茲,黃如枳實,黑如炲,赤如衃血,白如枯骨。或晦黯不澤,或悴槁不榮。

敗色雖呈,氣於何有?故曰不欲且曰死。由此觀之,則色與氣固不可須臾離也。然而外露者不如內含。內含則氣藏,外露則氣泄。亦猶脈之弦鉤毛石,欲其微不欲其甚。下文所云:如以縞裹者,正取五色之微見。方是五臟之外榮。否則過於彰露,與弦鉤毛石之獨見而無胃氣,名曰真臟者何以異乎?

5.

難經十三難曰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澀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

色青為肝,脈得浮澀而短為肺脈,為金剋木;大而緩為脾脈,為木剋土。是謂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浮大而散為心脈,為木生火;小而滑為腎脈,為水生木。是謂相生。

玉機真臟論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治,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五臟生成篇曰: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靈樞五色篇曰:五臟六腑之肢節,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和陰陽之盛衰,裒多益寡,和而平之,萬舉萬當矣。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易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左右乃陰陽之道路,而男女從逆不同,故位亦異。位定然後能察其潤澤枯夭也。

沉濁為內,浮澤為外。內為臟,外為腑,以沉浮別之。然在色上看,非心會不能得。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為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搏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淺則病淺,沉則病深,澤則成全,夭則敗亡。

散解者新近,搏聚者久遠。上則在上,下則在下。皆以色形知病也。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視色之道,必積神屬意,乃知已往來今及新病。故疾色明不麄,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明澤不粗顯,而但見沉夭,病必甚也。若無沉夭,雖不明澤,病亦不甚。

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駒小馬也,奔逸不定。言其色散無定所,氣雖聚,痛未成形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臟必自虛而後賊邪乘之。所見之色,自是勝我者。五臟皆然。男子色見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

狐疝潰陰之屬也。卵莖狐潰,乃膀胱小腸子處之病也。其部位在於面王上下,故色見於彼。圜直象莖,故以色見之。高下分莖病之本末。俗以鼻之大小驗前陰之鉅細,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