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彙精要》~ 卷之二十九 (6)
卷之二十九 (6)
1. 鯉魚
(無毒附肉骨齒) 卵生
鯉魚膽(出神農本經)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以上朱字神農本經)肉甘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主水腫腳滿下氣○骨主女子帶下赤白○齒主石淋(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赤鯉魚 玄駒 白鯉 白⿰草力 黃鯉 黃雉
【地】〔圖經曰〕生九江池澤今處處有之即赤鯉魚也其脊中鱗一道每鱗上皆有小黑點從頭數至尾不拘大小皆三十六鱗古語云五尺之鯉與一寸之鯉大小雖殊而鱗之數等是也又崔豹古今注釋鯉魚有三種兗州又謂赤鯉為玄駒謂白鯉為白⿰草力黃鯉為黃雉蓋諸魚中此為最佳又能神變故多貴之也
〔衍義曰〕鯉魚至陰之物也其鱗故三十六陰極則陽復所以素問云魚熱中王叔和云熱則生風食之所以多發風熱諸家所解並不言日華子云涼今不取直取素問為正萬一風家更使食魚則是貽禍無窮矣
【時】〔生〕三四月〔採〕無時
【用】腦髓 目睛 脂 血 膽 肉 骨 齒 鱗 皮 腸
【質】類鯽魚長大而尾赤
【色】青黃
【味】苦
【性】寒泄
【氣】氣薄味厚陰也
【臭】腥
【主】目赤翳痛
【助】蜀漆為之使
【制】凡修理可去脊上兩筋及黑血有毒故也
【治】〔療〕〔唐本注云〕血主小兒丹腫及瘡○皮主癮疹○腦主諸癇○腸主小兒肌瘡
〔陳藏器云〕肉安胎懷妊身腫煮為湯食之○膽主耳聾滴耳中○目為灰研敷刺瘡中風水疼腫汁出即愈諸魚目並得
〔藥性論云〕膽點眼消目赤腫翳痛及敷小兒熱腫
〔日華子云〕肉止咳嗽除腳氣破冷氣痃癖懷妊人胎不安用絹裹鱗和魚煮羹熟後去鱗食之驗○脂治小兒癇疾驚忤○腦髓治耳暴聾煮粥食良
〔食療云〕腸主小兒腹中瘡
〔別錄云〕鱗皮合作屑水調服療魚鯁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者○膽及腦敷治雀目覺燥痛者即明
【合治】肉作鱠以濃蒜齏食之破冷氣痃癖氣塊橫關伏梁○魚燒灰合糯米煮粥治咳嗽○魚齒一升篩末以三歲苦酒和分三服旦服一分中服一分暮服一分治石淋○赤魚鱗燒灰合酒服療產婦腹痛兼治血氣○小鯉魚燒為末合米飲服治大人小兒暴痢○膽和灶底土調塗小兒咽腫喉痹立瘥○以一頭作鱠合姜醋食主上氣咳嗽胸膈妨滿氣喘並有效
【禁】炙鯉魚切忌菸不得令熏著眼損人眼光三兩日內必見驗也又天行病後不可食再發即死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腦中不可食頭凡人腹中痼瘕者不可食
【忌】鯉魚鮓和豆藿食令人瘦子合豬肝食害人服天門冬不宜食
2. 八種食療余
鰣魚平補虛勞,稍發疳痼。○黃顙魚一名䱀䰲,醒酒,亦無鱗,不益人也。○比目魚平補虛,益氣力,多食稍動氣。○鱭魚發疥,不可多食。○鯸鮧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殺人。緣腹中無膽,頭中無腮,故知害人。若中此毒及鱸魚毒者,便銼蘆根煮汁飲解之。又此魚行水之次,或自觸著物,即自怒氣脹,浮於水上,為鴉雛所食。
○孫真人云食忌(鯸鮧魚勿食肝殺人)。○鯮魚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鮓尤佳,曝乾甚香美,不毒亦不發病。○黃魚平,有毒,發諸氣病,不可多食,亦發瘡疥,動風,不宜和蕎麥同食,令人失音也。○魴魚調胃氣,利五臟,和芥子醬食之,助肺氣,去胃家風,消穀不化者作鱠食,助脾氣,令人能食。患疳痢者不得食,作羹臛食宜人,其功與鯽魚同。
3. 二十三種陳藏器余
鱘魚,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補虛,令人肥健。生江中,背如龍,長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頭,一名鹿肉,補虛下氣,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殺腹內小蟲。
食療:有毒,主血淋,可煮汁飲之,其味雖美而發諸藥毒,鮓,世人雖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氣,發一切瘡疥,動風氣,不與干筍同食,發癱緩風,小兒不與食,結癥瘕及嗽,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並使人卒患腰痛。
鱁鯷(上逐下題),魚白,主竹木入肉經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刺,一名鰾(毗眇切)。
海藥云(謹按廣州記云,生南海,無毒,主月蝕瘡,陰瘡痿瘡,並燒灰用)。
經驗方(治嘔血,鰾膠,長八寸,闊二寸,炙令黃,刮二錢以來,用甘蔗節三十五個,取自然汁調服之)。
文鰩魚(余招反),無毒,婦人臨月帶之,令易產,亦可臨時燒為黑末,酒下一錢匕,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群飛水上,上海人候之,當有大風,吳都賦云,文鰩夜飛而觸網,是也。
牛魚,無毒,主六畜疾疫,作干脯,搗為末,以水灌之,即鼻中黃涕出,亦可置病牛處,其氣相熏,生東海,頭如牛也。
海豚魚,味鹹,無毒,肉主飛屍蠱毒瘴瘧,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小腥,耳皮中肪摩惡瘡疥癬痔瘻,犬馬瘑疥,殺蟲,生大海中,候風潮出,形如豚鼻在腦上,作聲,噴水直上,百數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著水中,母自來就而取之,其子如蠡魚子,數萬為群,常隨母而行,亦有江豚,狀如豚鼻,中為聲,出沒水上,上海中舟人候之,知大風雨,又中有曲脂,堪摩病,照摴蒱,即明,照讀書工作,即暗,俗言懶婦化為此也。
杜父魚,主小兒差頹,差頹核大小也,取魚擘開口,咬之七下,生溪澗下,背有刺,大頭闊口,長二三寸,色黑,斑如吹砂而短也。
海鷂魚齒,無毒,主瘴瘧,燒令黑末,服二錢匕,魚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一名石蠣,一名邵陽魚,齒如石版,生東海。
鮠魚,一作魤(並音五禾反,驗屬,又五回反),味甘,平,無毒,不腥,主膀胱水,下開胃,作鱠,白如雪,隋朝吳都進鮠魚乾鱠,取快日曝乾,瓶盛,臨食以布裹水浸良久,灑去水,如初鱠,無異,魚生海中,大如石首。
鮹魚,味甘,平,無毒,主五,野雞痔,下血,瘀血在腹,似馬鞭,尾有兩岐,如鞭鞘,故名之,出江湖。
鱣魚肝,無毒,主惡瘡疥癬,勿以鹽炙食,郭注爾雅云,鱣魚長二三丈,顏氏家訓曰,鱣魚純灰色,無文,古書云,有多用鱣魚字為鱔,既長二三丈,則非鱔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