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4)

1. 龜甲

味鹹、甘,平,有毒。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頭瘡難燥,女子陰瘡,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肌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久服輕身不飢,益氣資智,亦使人能食,勿令中濕,中濕即有毒。

疏:,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為之長。稟金水之氣,故味鹹而甘,氣平,其性神靈能變化。凡入藥,勿令中濕,中濕則遂其變化之性而成癥瘕於腹中,故言有毒也。氣味俱陰,入足少陰經。方家多入補心藥,用以心藏神,而龜性有神,借其氣以相通,且得水火既濟之義,實非補心之正藥也。其主骨中寒熱,及傷寒勞復,肌體寒熱欲死,痎瘧者,皆陰虛而邪熱為病。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痹四肢重弱,亦腎陰虛而邪氣易犯。腎主骨,腎虛則小兒囟門不合。腎為五臟陰中之陰,陰虛則火熱偏至,而為驚恚氣、心腹痛。此藥補腎家之真陰,則火氣自降而寒熱邪氣俱除矣。益陰除熱軟堅,故主漏下赤白,鷖瘕,五痔,陰蝕陰瘡,及小兒頭瘡也。經曰:邪熱不殺穀。熱去故令人能食,能食則脾胃得所養而能思,思作睿,故資智。久服益氣輕身不飢者,除熱益陰之功也。

主治參互

丹溪方:補陰丸,用龜下甲酒炙,熟地黃蒸曬,各六兩,黃柏、知母各四兩,為末,以豬脊髓和丸梧子大。每百丸,空心溫酒下。《摘玄方》治產三五日不下,垂死,及短小女子交骨不開者。用干龜殼一個酥炙,頭髮一握燒灰,川芎、當歸各一兩,為末和勻,每服七錢,水煎服。如人行五里許,再一服。生胎、死胎俱下。

簡誤

〔按〕龜、鱉二甲,《本經》所主大略相似。今人有喜用鱉甲,惡用龜甲者;有喜用龜甲,惡用鱉甲者,皆一偏之見也。二者咸至陰之性,鱉甲走肝益腎以除熱,龜甲通心入腎以滋陰。第鱉甲無毒可多用,龜甲非千年自死者,則有毒,故方書所用曰敗龜板者,取其長年則得陰氣多,故有益陰之功用耳。若今新剖之甲,斷乎有毒,不宜頻使用者,不可不詳辨也。

妊婦不宜用。病人虛而無熱者不宜用。凡入藥,須研極細,不爾,留滯腸胃能變癥瘕也。

白話文:

龜甲味鹹甘,性平,但有毒。主治赤白帶下、破除癥瘕、瘧疾、五痔、陰部潰瘍、濕痺導致的四肢沉重無力、小兒囟門閉合不良、頭瘡難以癒合、女性陰部潰瘍、驚恐憤怒、心腹疼痛、久站不能、骨骼寒熱、傷寒勞累後遺症、以及身體寒熱欲死等症狀,煎湯服用效果良好。長期服用可輕身不飢,益氣增智,並增進食慾,但必須避免受潮,受潮則有毒性。

龜是介蟲之長,擁有金水之氣,因此味鹹甘,性平,且靈性十足,能變化多端。入藥時需注意避免受潮,否則其變化之性將導致腹中癥瘕,故謂之有毒。龜甲氣味皆屬陰性,歸入足少陰腎經。許多醫方將其加入補心藥中,利用其神靈之性與心臟藏神之功能相互配合,並取其水火既濟之意,但龜甲並非真正補心的藥物。其能治療骨骼寒熱、傷寒後遺症、身體寒熱欲死、瘧疾等症,皆因這些病症皆是陰虛而邪熱所致。經書記載,濕邪入侵,下焦首先受害。濕痺導致四肢沉重無力,也是腎陰虛導致邪氣易犯所致。腎主骨,腎虛則小兒囟門閉合不良。腎屬五臟陰中之陰,陰虛則火熱偏盛,導致驚恐憤怒、心腹疼痛。龜甲能補益腎臟的真陰之氣,則火氣自降,寒熱邪氣皆可消除。龜甲能益陰除熱、軟堅散結,因此可治療赤白帶下、癥瘕、五痔、陰部潰瘍等症,以及小兒頭瘡。經書記載,邪熱不傷穀氣。熱去則人能進食,能食則脾胃得到滋養而能思維,思維清晰則智慧增長,故能資智。長期服用能益氣輕身不飢,皆是其除熱益陰之功。

一些醫方中龜甲的運用方式:例如補陰丸,使用酒炙過的龜甲和熟地黃等藥材製成;《摘玄方》中使用酥炙過的龜甲治療產後數日不下、垂死等症狀。

龜甲與鱉甲療效相似,但使用上需注意,有些人偏好鱉甲,有些人偏好龜甲,都是片面的看法。龜甲與鱉甲皆屬至陰之性,鱉甲走肝益腎除熱,龜甲通心入腎滋陰。鱉甲無毒,可多用;但龜甲若非千年老龜,則有毒性,方書中所說的敗龜板,指的是陳年龜甲,陰氣充足,才有益陰之效。新剖的龜甲絕對有毒,不宜頻用。

孕婦及虛寒無熱者不宜服用。所有入藥的龜甲都必須研磨至極細,否則滯留腸胃易致癥瘕。

2. 真珠

寒,無毒。主手足皮膚逆臚,鎮心,綿裹塞耳主聾,傅面令人潤澤好顏色,粉點目中浮翳障膜。

疏:,珠稟太陰之精氣而結,故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其體光明,其性堅硬,大小無定,要以新完未經鎖綴者為上。味甘,微咸,氣寒,無毒。入手少陰,足厥陰經。心虛有熱,則神氣浮越;肝虛應熱,則目生浮翳障膜。除二經之熱,故能鎮心去目中障翳也。耳聾本屬腎虛有熱,所以主之。逆臚者,臚脹也。胸腹脹滿氣逆,以及於手足皮膚皆腫也。經云:諸濕腫滿,屬脾土。又云: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此因脾虛有熱,兼有積滯所致。真珠味甘,亦能益脾氣,寒能除熱,體堅能磨積消滯,故主手足皮膚逆臚也。古人未發斯義,所以方書敘論不詳,亦為闕略也。珠藏於澤,則川自媚。況塗面,寧不令人潤澤好顏色乎?凡小兒驚熱風癇,為必須之藥。

主治參互

同丹砂、牛黃、犀角、天竺黃、茯神、遠志、鉤藤鉤、琥珀、金箔,治小兒驚癇風熱,大人失志癲狂等證。同爐甘石、龍腦香、白硼砂、空青、人爪,點目能去翳障。同鐘乳石、象牙末、牛黃、冰片、白殭蠶、紅鉛、天靈蓋、蛀竹屑、樺皮灰、沒藥、明礬,治廣瘡結毒,及陰蝕瘡有奇效。同人中白、黃柏、青黛、硼砂、和冰片少許,治口疳。

加入雞內金、膩粉治下疳。《格古論》:灰塵迷目,用大珠挹之則消。《千金方》:婦人難產,或胞衣不下。真珠末一兩,酒服,立出。《聖惠方》:肝虛目暗,真珠末一兩,白蜜二合,鯉魚膽二枚,和合,銅器煎至減半,新綿濾過,瓶盛,頻點取瘥。痘瘡發疔毒方,見谷部豌豆下。

簡誤

真珠,體最堅硬,研如飛面,方堪服食,不細能傷人臟腑。病不由火熱者勿用。

白話文:

真珠性寒無毒。能治療手足皮膚腫脹,鎮靜心神,塞入耳中治療耳聾,塗抹面部使皮膚潤澤光彩,還能治療眼中的浮翳障膜。

真珠是由太陰之氣凝聚而成,因此中秋無月,蚌中便無珠。真珠光澤明亮,質地堅硬,大小不一,以新鮮完整未經加工者為佳。味甘微咸,性寒無毒,歸入心經與肝經。心虛有熱則神氣浮躁;肝虛有熱則眼睛出現浮翳障膜。真珠能清泄心肝二經的熱邪,因此能鎮心安神,去除眼部障翳。耳聾多因腎虛有熱,故真珠也能治療耳聾。逆臚指的是腹部脹滿,氣逆上衝,導致手足皮膚腫脹。經書記載,諸多濕腫滿脹皆屬脾土,腹脹多因熱邪所致。這多半是脾虛有熱,又兼有積滯所引起的。真珠味甘能益脾氣,性寒能清熱,質地堅硬能磨碎積滯,因此能治療手足皮膚腫脹。古人對此理解不深,故醫書記載不詳。真珠藏於水中都顯得光彩照人,更何況塗抹於面部,豈能不使人容光煥發?真珠是治療小兒驚風熱癇的必備藥物。

真珠可以與丹砂、牛黃、犀角、天竺黃、茯神、遠志、鉤藤、琥珀、金箔等藥材一起,治療小兒驚癇風熱,以及成人失志癲狂等症。真珠與爐甘石、龍腦香、白硼砂、空青、人爪等藥物一起,可以點眼治療眼翳障膜。真珠與鐘乳石、象牙末、牛黃、冰片、白殭蠶、紅鉛、天靈蓋、蛀竹屑、樺皮灰、沒藥、明礬等藥物一起,治療廣泛性瘡瘍腫毒及陰蝕瘡,療效顯著。真珠與人中白、黃柏、青黛、硼砂、少許冰片一起,能治療口疳。

真珠與雞內金、膩粉一起,可以治療下疳。《格古論》記載,灰塵迷眼,可用大顆真珠去除。《千金方》記載,婦人難產或胞衣不下,可用真珠末一兩,酒服,即可排出。《聖惠方》記載,肝虛目暗,可用真珠末一兩,白蜜二合,鯉魚膽二枚,混合煎煮至半量,過濾後服用,能治療目暗。治療痘瘡發疔毒的方法,可參考谷部豌豆下方的記載。

真珠質地堅硬,需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才能服用,否則會損傷臟腑。非火熱之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