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9)
卷十三 (19)
1. 五倍子
簡誤
五倍子,性燥急而專收斂,咳嗽由於風寒外觸者忌之。瀉痢非腸虛脫者忌之。咳嗽由於肺火實者忌之。若誤服之,反致壅塞喘滿,以其酸斂太驟,火氣無從泄越故耳。
白話文:
五倍子這種藥材,藥性燥烈且作用專注於收斂。如果是因為感受風寒而引起的咳嗽,不宜使用。腹瀉痢疾如果不是因為腸胃虛弱脫肛所致,也不宜使用。咳嗽如果是因為肺火旺盛引起的,也不宜使用。如果誤用,反而會導致胸悶氣喘,因為它的酸澀收斂作用太快,火氣無法宣洩的緣故。
2. 天竺黃
味苦,寒,無毒。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疏:,天竺黃,竹之津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茅竹黃氣微寒而性亦稍緩,故為小兒家要藥。入手少陰經。小兒驚風天吊,諸風熱者,亦猶大人熱極生風之候也。此藥能除熱養心,豁痰利竅,心家熱清而驚自平,主君安而五臟鹹得滋養,故諸證悉除也。明目療金瘡者,總取其甘寒涼血清熱之功耳。
主治參互
同牛黃、犀角、丹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鉤,治小兒驚癇癲疾。有痰者加牛膽南星、貝母、竹瀝。屬虛者去南星,加人參。錢乙方:小兒驚熱。天竺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慄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除小兒驚癇痰熱外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天竺黃味苦性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鎮靜安神,明目,去除各種風熱,治療刀傷,止血,滋養五臟。
天竺黃是竹子汁液凝結而成,其氣味和功效與竹瀝十分相似。但天竺黃氣味略寒,藥性也較緩和,因此是治療小兒疾病的重要藥物,主要作用於手少陰經。小兒驚風、抽搐以及各種風熱症狀,都類似於成人因熱極而生風的症狀。此藥能清熱養心,化痰開竅,使心火下降,驚厥自然平息,君主之氣安和,五臟都能得到滋養,所以各種症狀都能消除。至於明目和治療刀傷的功效,都是因為它甘寒涼血、清熱的藥效。
天竺黃可以與牛黃、犀角、硃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等藥物一起,治療小兒驚癇、癲癇等疾病。如果患者有痰,可以加牛膽、天南星、貝母、竹瀝;如果屬於虛證,則去掉天南星,加入人參。錢乙的方劑中,治療小兒驚熱的藥方是:天竺黃二錢,雄黃、牽牛子末各一錢,研磨均勻,製成麵糊丸,如慄米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薄荷湯送服。
除了治療小兒驚癇痰熱之外,天竺黃沒有其他用途,因此不需另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