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7)

1.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

疏:,合歡稟土氣以生,故味甘氣平無毒。入手少陰、足太陰經。土為萬物之母。主養五臟,心為君主之官,本自調和。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急則遇事拂鬱多憂。甘主益脾,脾實則五臟自安。甘可以緩,心氣舒緩則神明自暢而歡樂無憂,神明暢達則覺照圓通,所欲咸遂矣。嵇叔夜《養生論》云:合歡蠲忿,正此之謂歟。其主輕身,明目,及《大明》主消癰疽,緩筋骨者,皆取其能補心脾,生血脈之功耳。

主治參互

與白蠟同入膏,能長肌肉,續筋骨,甚捷。《獨行方》:肺癰唾濁,心胸甲錯。取夜合皮一掌大,水三升,煎取一半,分二服。《百一選方》:撲損折骨。夜合樹皮,去粗皮,炒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臥時服,以滓外傅,接骨神妙。子,合橘核、木瓜、牛膝,能治疝。濕熱者為黃柏;寒濕者加茴香子。

氣味和平,與病無忤,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合歡味甘性平,無毒。能滋養五臟,舒暢心志,使人心情愉悅,無憂無慮。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心想事成。

合歡生長於土中,因此味甘性平且無毒,歸入手少陰經和足太陰經。土是萬物的根本,合歡能滋養五臟;心主神明,心氣平和,則五臟自然協調。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動則容易煩悶憂愁。合歡味甘,能益脾,脾氣充足則五臟自然安寧;甘味能緩和,心氣舒緩則精神暢達,自然感到快樂無憂,精神暢達就能心想事成。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合歡能消除怒氣,正說明了這一點。合歡能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以及古籍記載它能治療癰疽、舒緩筋骨,都是因為它能補益心脾,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合歡與白蠟一起製成膏藥,能快速生肌長肉,修復筋骨。根據《獨行方》記載,治療肺癰咳吐膿痰,心胸憋悶,可用合歡樹皮煎服。根據《百一選方》記載,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可用合歡樹皮與芥菜子一起研末服用,並將藥渣外敷,療效極佳。合歡的果實(種子)與橘核、木瓜、牛膝一起服用,能治療疝氣;若伴有濕熱,則加黃柏;若伴有寒濕,則加茴香。

合歡性味平和,與疾病不相沖突,因此沒有記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