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6)

1. 鹿藿

味苦,平,無毒。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癧,瘍氣。

疏:,鹿藿稟地中之陰氣以生,故其味苦氣平無毒。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解毒涼血之藥也。惟其解毒,故主蠱毒。惟其涼血,故主腸癰,瘰癧,瘍氣。女人以血為主。血虛有熱則腰腹痛不樂,得苦涼之氣,則熱退而血得所養,故主女人腰腹痛不樂也。方藥不復用,人亦罕識。故不著「參互」及「簡誤」。

白話文:

鹿藿味苦,性平,無毒。主治蠱毒、婦女腰腹疼痛不適、腸癰、瘰癧、癰瘍。

鹿藿生長於地中陰氣之地,因此味苦性平無毒。它能進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具有解毒涼血的功效。因為能解毒,所以主治蠱毒;因為能涼血,所以主治腸癰、瘰癧、癰瘍。婦女以血為本,血虛夾有熱邪就會導致腰腹疼痛不適,鹿藿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熱涼血,使血液得到滋養,因此能治療婦女腰腹疼痛不適。由於鹿藿這個藥方現在很少使用了,也很少有人認識,所以就不再贅述其他相關內容。

2. 預知子

味苦,寒。無毒。殺蟲療蠱,治諸毒。《傳》云:取二枚綴衣領上,遇蠱毒物則聞其有聲,當便知之。有皮殼,其實如皂莢子,去皮研服之,有效。

疏:,預知子感陰寒之氣以生,故其味苦,其氣寒,其性無毒。凡蠱毒多辛熱之物所造,故宜苦寒以泄其熱毒,熱毒既解則蠱不靈矣。凡蟲皆濕熱所生,蟲得苦則伏,故殺蟲之藥多苦多寒也。此草中之有靈性者,故其命名如此。又名仙詔子、聖知子、聖先子。蜀人貴重,云亦難得。採無時。其根味苦,性極冷,其效愈於子,山民目為聖元憂。冬月採,陰乾,石臼內搗末,篩細。凡中蠱毒,則水煎三錢匕,溫服立已。《日華子》又云:盍合子,溫,治一切風,補五勞七傷,其功不可備述。並治痃癖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利小便,催生,解毒藥,中惡,失音,發落,傅一切蛇蟲蠶咬。

主治參互

《和劑局方》:預知子丸,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言語錯妄,忪悸煩郁,憂愁慘慽,善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寤即驚魘,或發狂眩,暴不知人,並宜服此。預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實、人參、地骨皮、遠志、山藥、黃精、丹砂等分,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嚼一丸,人參湯下。

《聖惠方》治耳卒聾。八月取石榴,開一孔,留蓋,入米醋滿中,蓋定,麵裹𤎖火中煨熟,取出,入仙詔子、黑李子末,取水滴耳中,腦痛勿驚。如此二夜,又點一耳。

簡誤

預知子,苦寒能利,凡病人脾虛作泄瀉者,勿服。

白話文:

預知子味苦性寒,無毒。能殺蟲療蠱,治療各種毒症。《傳》中記載:取兩枚縫在衣領上,遇到蠱毒之物,就能聽到聲音,從而得知。預知子有外殼,果實像皂莢子,去皮研磨後服用有效。

預知子因吸收陰寒之氣而生,所以味苦性寒,無毒。蠱毒多由辛熱之物造成,因此用苦寒之物來泄其熱毒,熱毒解了,蠱毒便失效。所有蟲類都是濕熱所生,蟲遇到苦味就會伏藏,所以殺蟲藥多為苦寒之性。預知子是草藥中具有靈性的,所以這樣命名。它也叫仙詔子、聖知子、聖先子。蜀地的人很珍貴它,說也很難得到。採摘沒有特定時節。它的根味苦性極寒,功效比果實更好,山民稱之為聖元憂。冬天採摘,陰乾,用石臼搗碎成末,過篩使其細膩。若中了蠱毒,水煎三錢,溫服即可見效。《日華子》中還記載:預知子溫性,能治療一切風症,補益五勞七傷,其功效不可勝數。還能治療痃癖(腹部腫塊)、氣塊、流行性感冒、消化宿食、利尿、催生、解毒、中惡(食物中毒)、失音、脫髮,以及治療一切蛇蟲蠶咬傷。

《和劑局方》記載:預知子丸,主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言語錯亂,心悸煩悶,憂愁悲傷,易怒多慮,健忘失眠,夜多噩夢,醒來驚恐,或發狂眩暈,突然不認識人,都應該服用此藥。將預知子去皮,與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實、人參、地骨皮、遠志、山藥、黃精、丹砂等分量相等的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嚼服一丸,用人參湯送服。

《聖惠方》記載:治療耳聾。八月採摘石榴,在上面開個孔,保留果蓋,倒入滿滿的米醋,蓋好,用麵裹住,放在火中煨熟,取出後,加入仙詔子、黑李子研磨成的粉末,取水滴入耳中,即使腦袋痛也不要驚慌。如此連續兩晚,再換另一隻耳朵滴藥。

預知子苦寒能瀉下,脾胃虛弱導致腹瀉的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