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2)

1. 劉寄奴草

味苦,溫,無毒。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痢。

疏:,劉寄奴草,其味苦,其氣溫。揉之有香氣,故應兼辛。苦能降下,辛溫通行,血得熱則行,故能主破血下脹。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則令人痢矣。昔人謂為金瘡要藥,又治產後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

主治參互

《集簡方》治大小便血。劉寄奴為末,茶調空心服二錢,即止。《千金方》治折傷,瘀血在腹內者。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頓溫服。《本事方》治湯火灼傷。劉寄奴搗末,先以糯米漿雞翎掃上,後乃摻末。並不痛,亦無痕,大驗。

此方凡湯火傷,先以鹽末摻之,護肉不壞,後乃摻藥為妙。《聖惠方》治風入瘡口,腫痛。劉寄奴為末,摻之即止。

簡誤

劉寄奴草,通行走散之性,專入血分。病人氣血虛,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白話文:

劉寄奴草味苦性溫,無毒。能活血化瘀,治療血瘀導致的腹部脹痛。但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

劉寄奴草味苦性溫,揉碎後有香味,所以也帶有辛味。苦味能下降,辛溫能通行,溫熱能促進血液循環,因此能活血化瘀治療血瘀導致的腹部脹痛。但它作用迅速且主要作用於血液,所以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古人認為它是治療外傷出血的良藥,也用於治療產後餘疾,以及出血疼痛的症狀,都是因為它活血化瘀速度快。

在一些古方中,劉寄奴草被用於治療大小便出血、跌打損傷導致瘀血、湯火灼傷以及風寒入侵傷口導致的腫痛。

需要注意的是,劉寄奴草活血化瘀作用迅速,容易導致腹瀉,氣血虛弱、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