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10)
卷十一 (10)
1. 鬼臼
味辛,溫、微溫,有毒。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療咳嗽喉結,風邪煩惑,失魂妄見,去目中浮翳,殺大毒,不入湯。
疏:,鬼臼得地之金氣,而復陰沉,是以辛溫有毒,乃陰草中之散結辟邪者也。故能入陰分以闢不祥,及諸蠱毒,鬼疰精物,屍疰傳屍,煩惑,失魂妄見。然此諸病,何莫非陰邪屍鬼之所為?凡物以類相從,故惟陰草之異品,乃能治乎陰鬼之賊害也。其去目中浮翳,及咳嗽喉結風邪,則辛散之功耳。其藥有二種,味甘者勝,苦者稍劣。
主治參互
鬼臼得丹砂、雄黃、雲母、生犀角、丹參、遠志、射干、百部、菖蒲、天門冬,能治一切怪惑不祥,及諸屍疰、傳屍,陰邪為祟諸異證。《婦人良方》治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黃者去毛,為細末,不用篩籮,只捻之如粉為度。每服一錢,無灰酒一盞,同煎八分,通口服,立生如神,名一字散。
《千金方》治射工中人,寒熱發瘡,鬼臼葉一把,苦酒漬搗取汁,服一升,日二次。三十六黃方:治黑黃急病,其證面黑黃,身如土色,不妨食,脈沉,若青脈入口者死。宜烙口中黑脈,耳會、玉泉、章門、心俞。用生鬼臼搗汁一小盞服;乾者為末,水服。
簡誤
凡病屬陽,陽盛熱極有似鬼魅為祟,及煩惑失魂妄見者,不可用。
白話文:
鬼臼
鬼臼味辛,性溫,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殺死蠱毒、鬼魅邪祟及精怪,辟除惡氣和不祥之物,驅逐邪氣,解百毒。能治療咳嗽、喉嚨腫痛、風邪引起的煩躁迷惑、失魂、產生幻覺等症狀,去除眼中浮翳,殺死劇毒,但不可煎煮入湯藥。
鬼臼藥性因吸收了地中金氣,又帶陰沉之性,所以辛溫且有毒,是陰性草藥中能散結、辟邪的藥物。因此能進入陰分(人體陰性部位),去除不祥之物,以及各種蠱毒、鬼魅邪祟、精怪、屍疰(因屍體邪氣侵襲而發病)、傳屍(因接觸屍體而傳染疾病)、煩躁迷惑、失魂、產生幻覺等症狀。這些疾病不都是陰邪、屍鬼所導致的嗎?萬物相生相剋,所以只有陰性草藥中的特殊品種,才能治療陰鬼的危害。鬼臼去除眼中浮翳、治療咳嗽、喉嚨腫痛、風邪,則是利用其辛散的功效。鬼臼有兩種,味道甘甜者療效較好,苦味者稍差。
鬼臼與丹砂、雄黃、雲母、生犀角、丹參、遠志、射干、百部、菖蒲、天門冬等藥材配合,能治療一切怪異迷惑、不祥之兆,以及各種屍疰、傳屍、陰邪作祟等異常症狀。《婦人良方》記載,用鬼臼治療胎死腹中、胎衣破裂無法分娩的情況。鬼臼用量不拘,黃色的鬼臼需去除絨毛,研成細末,不用篩子過篩,只需捻成粉末狀即可。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用無灰酒一盞(約150ml)一起煎煮至八分滿,服用後立即見效,如同神效一般,稱為「一字散」。
《千金方》記載,用鬼臼治療被箭射中導致寒熱發瘡的患者,取鬼臼葉一把,用苦酒浸泡後搗爛取汁,服用一升,每日服用兩次。《三十六黃方》記載,治療黑黃急症,症狀為面色黑黃,身體如同泥土顏色,但仍可進食,脈象沉弱,若脈象發青則難以治癒。應在口中烙去發青的脈絡,並針刺耳後、玉泉、章門、心俞等穴位。用新鮮鬼臼搗爛取汁一小盞服用;也可將乾的鬼臼研成粉末,用水送服。
凡是屬於陽性疾病,陽氣過盛、熱毒極盛而類似鬼魅作祟,以及煩躁迷惑、失魂、產生幻覺等症狀,都不可使用鬼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