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註(集注重複)》~ 蟲獸三品 (4)
蟲獸三品 (4)
1. 牡蠣
味鹹,平、微寒,無毒。主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瘻,女子帶下赤白。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治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久服強骨節,殺邪鬼,延年。一名蠣蛤,一名牡蛤。
生東海池澤。採無時。(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良,惡麻黃、吳茱萸、辛夷。)
是百歲雕所化,以十一月採為好,去肉,二百日成。今出東海,永嘉、晉安皆好,道家方以左顧者是雄,故名牡蠣;右顧則牝蠣爾。生著石,皆以口在上,舉以腹向南視之,口邪向東則是。或云以尖頭為左顧者,未詳孰是?例以大者為好。又出廣州,南海亦如此,但多右顧不用爾。
丹方以泥釜,皆除其甲口,止取朏朏如粉處爾。世用亦如之,彼海人皆以泥煮鹽釜,耐水火而不破漏。(《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二頁)
2. 魁蛤
味甘,平,無毒。主治痿痹,泄痢,便膿血。一名魁陸,一名活東。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取無時。
形似紡軠,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云是老蝙蝠化為,用之至少。而《本經》海蛤,一名魁蛤,與此為異也。(《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七頁)
3. 石決明
味鹹,平,無毒。主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輕身,生南海。
世云是紫貝,定小異,亦難得。又云是鰒魚甲,附石生,大者如手,明耀五色,內亦含珠。人今皆水漬紫貝,以熨眼,頗能明。此一種,本亦附見在決明條,甲既是異類,今為副品也。(《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五頁)
4. 秦龜
味苦,無毒。主除濕痹氣,身重,四肢關節不可動搖。生山之陰土中,二月、八月取。
此即山中龜,不入水者,形大小無定,方藥不甚用龜類雖多,入藥只有兩種爾,又有鴦龜,小狹長尾,乃言治蛇毒,以其食蛇故也,用以卜則吉凶正反。帶秦龜前臑骨,令人入山不迷。廣州有蟕蠵,其血甚治俚人毒箭傷。(《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三頁)
5. 鮑魚
味辛、臭,溫,無毒。主治墜墮,骽蹶,踠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勿令中咸。
所謂鮑魚之肆,言其臭也,世人呼為䱒魚,字似鮑,又言鹽䱒之以成故也。作藥當用少鹽臭者,不知正何種魚爾?乃言穿貫者亦入藥,方家自少用之。今此鮑魚乃是鱅魚,長尺許。合完淡干之,而都無臭氣,要自治漏血,不知何者是真?(《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九頁)
6. 鮧魚
味甘,無毒。主治百病。
此是鯷也,今人皆呼慈音,即是鮎魚,作臛食之云補;又有鱯魚相似而大;又有鮠魚亦相似,黃而美,益人,其合鹿肉及赤目赤須無鰓者,食之並殺人;又有人魚,似鯷而有四足,聲如小兒,食之治瘕疾,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驪山塚中用之,謂之人膏也。荊州、臨沮、青溪至多此魚。(《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七頁)
7. 鱔魚
味甘,大溫,無毒。主補中,益血,治瀋唇。五月五日取頭骨燒之,止痢。
鱔是荇芩根化作之,又云是人發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盡是變化也。性熱,作臛食之亦補。而時行病起,食之多復,又喜令人霍亂。凡此水族魚鰕之類甚多,其有名者,已注在前條,雖皆可食,而甚損人,故不入藥用。又有食之反能致病者,今條注如後說:凡魚頭有白色如連珠至脊上者,腹中無膽者,頭中無鰓者,並殺人。魚汁不可合鸕鷀肉食之。
鯽魚不可合猴、雉肉食之。鰍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鯉魚子不可合豬肝食之,鯽魚亦爾。青魚鮓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並麥醬食之。鰕無須及腹下通黑,及煮之反白,皆不可食。生鰕鱠不可合雞肉食之,亦損人。又有鯆魮亦益人,尾有毒,治齒痛。又有䱀䰲魚,至能醒酒。鯸鮧魚有毒,不可食。
(《大觀》卷二十,《政和》四一八頁)
8. 羚羊角
味鹹、苦,寒、微寒,無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魘寐。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注毒伏在骨間,除郁,驚夢,狂越,僻謬,及食噎不通。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利丈夫。生石城山川穀及華陰山,採無時。
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多兩角者,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別有山羊角極長,惟一邊有節,節亦疏大,不入方用。而《爾雅》云名羱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羚羊,甚能陟峻阪;短角者,乃是山羊爾,亦未詳其正。(《新修》一九七頁,《大觀》卷十七,《政和》三八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