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註(集注重複)》~ 草木下品 (10)

回本書目錄

草木下品 (10)

1. 藎草

味苦,平,無毒。主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可以染黃作金色。生青衣川穀,九月、十月採。(畏鼠婦。)

青衣在益州西。(《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八一頁)

2. 恆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治鬼蠱往來,水脹,洒洒惡寒,鼠瘻。一名互草。生益州川穀及漢中。八月採根,陰乾。(畏玉札。)出宜都、建平,細實黃者,呼為雞骨恆山,用最勝。(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三頁)

3. 夏枯草

味苦、辛,寒,無毒。主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痹。輕身。一名夕句,一名乃東,一名燕面。生蜀郡川穀,四月採。(土瓜為之使。)(《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八三頁)

4. 蘘草

味甘、苦,寒,無毒。主治溫瘧寒熱,酸嘶邪氣,闢不祥。生淮南山谷。(《新修》三六三頁,《大觀》卷三十,《政和》五四六頁。)

5. 戈共

味苦,寒,無毒。主治驚氣,傷寒,腹痛羸瘦,皮中有邪氣,手足寒無色,生益州山谷。(畏玉札、蜚蠊。)(《新修》三六二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六頁)

6. 烏韭

味甘,寒,無毒。主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治黃疸。金瘡內塞,補中益氣,好顏色。生山谷石上。

垣衣亦名烏韭,而為治異,非是此種類也。(《大觀》卷十一,《政和》二七八頁)

7. 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無毒。主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通利水道,除胃中熱。下氣,可作浴湯。一名巨骨。生掘耳川穀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採。(漏蘆為之使。)李云溲疏一名楊櫨,一名牡荊,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時時有節。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

末代乃無識者,此實真也,非人籬援之楊櫨也。李當之此說,於論牡荊,乃不為大乖,而濫引溲疏,恐斯誤矣。又云:溲疏與空疏亦不同。掘耳,疑應作熊耳。熊耳,山名。而都無掘耳之號也。(《新修》一六一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五三頁)

8. 釣樟根皮

主治金創,止血。

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鳥樟,方家乃不用,而世人多識此。刮根皮屑,以治金創,斷血易合甚驗。又有一草似狼牙,氣辛臭,名地菘,人呼為劉⿰巾盡草,五月五日採,干作屑,亦主治金瘡,言劉⿰巾盡昔採用之爾。(《新修》一六○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九頁)櫸樹皮,大寒。主治時行頭痛,熱結在腸胃。

山中處處有,皮似檀、槐,葉如櫟、槲,人亦多識用之。削取里皮,去上甲,煎服之,夏日作飲去熱。(《新修》一六三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八頁)

9. 鉤藤

微寒,無毒。主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

出建平,亦作吊,藤字,惟治小兒,不入余方。(《新修》一六五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五七頁)

10. 苦芺

微寒。主治面目通身漆瘡。

處處有之,傖人取莖生食之。五月五日採,曝乾,燒作灰,以治金瘡,甚驗。(《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八二頁)

11. 馬鞭草

主治下部䘌瘡。

村墟陌甚多。莖似細辛,花紫色,葉微似蓬蒿也。(《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六九頁)

12. 馬勃

味辛,平,無毒。主治惡瘡馬疥。一名馬庀。生園中久腐處。

世人呼為馬𥧔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敷諸瘡用之,甚良也。(《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八五頁)

13. 雞腸草

主治毒腫,止小便利。

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挼汁,以捋蜘蛛網,至黏,可掇蟬。治蠼螋溺也。(《大觀》卷二十九,《政和》五二一頁)

14. 蛇莓汁

大寒。主治胸腹大熱不止。

園野亦多。子赤色,極似莓,而不堪啖,人亦無服此為藥者。治溪毒、射工,傷寒大熱,甚良。(《大觀》卷十一,《政和》二七六頁)

15. 苧根

寒。主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治渴。

即今績苧爾。又有山苧,亦相似,可入用也。(《大觀》卷十一,《政和》二七○頁)

16. 孤根

大寒。主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

孤根亦如蘆根,冷利復甚也。(《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六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