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22)
新刻藥鑑卷之二 (22)
1. 貝母
氣寒,味苦辛,辛能散郁,苦能降火,故凡心中不和,而生諸疾者,皆當用之。治喉痹,消癰腫,止咳嗽,療金瘡,消痰潤肺之要藥也。人多用之代半夏,誤矣。蓋貝母本手太陰之劑,而半夏乃足太陰陽明之藥也。但煩渴熱極諸失血,及痰中帶血,陰虛火動而咳嗽者,禁用半夏,為其燥也。
此皆以貝母為佐使者宜矣。若脾胃之津液不能運行,因而成痰者,非半夏何以燥之。
白話文:
貝母性寒,味道苦而辛辣。辛味能散解鬱結,苦味能清降心火,所以凡是因心中鬱結不暢而引起的各種疾病,都應該使用它。貝母能治療喉嚨阻塞、消除癰腫、止咳、治療刀傷,是治療痰多、潤肺的重要藥物。很多人用它代替半夏,這是錯誤的。因為貝母主要作用於手太陰經,而半夏則作用於足太陰經和陽明經。只有在煩渴、熱極、各種失血症狀,以及痰中帶血、陰虛火旺而咳嗽的情況下,才禁用半夏,因為半夏燥性較強。
這些情況下,貝母作為輔助藥物是合適的。但如果脾胃的津液不能正常運轉,因而產生痰液,則非要用半夏的燥性來去除痰液不可。
2. 天花粉
氣寒,味甘潤,無毒,沉也陰也。甘能補肺,潤能降氣導痰,治嗽之要藥也。潤肺生津液,又能解煩渴、除熱毒,治瘡癤癰疽。仲景小柴胡症作渴者,以此劑易半夏,取其苦能潤肺,而去半夏之辛燥耳。瓤和明礬粉,並主痰喘咳哮,薑汁糊丸立應。子入柴胡湯,總能潤肺止渴,消痰降火甚捷。瓤須陰乾、為快意,子必去油、免噁心。
白話文:
天花粉性寒,味道甘甜滋潤,無毒,質地沉重,屬陰性。其甘味能滋補肺氣,滋潤又能降逆氣、化痰,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它能潤肺生津液,又能解煩渴、消除熱毒,治療瘡瘍腫毒。傷寒論中,小柴胡湯治療口渴的患者,可以用天花粉代替半夏,因為天花粉苦味能潤肺,而半夏辛燥。天花粉的瓤與明礬粉混合,都能治療痰喘咳嗽哮喘,用薑汁做成糊狀丸藥服用效果很快。天花粉的種子加入小柴胡湯中,都能潤肺止渴,消除痰火,效果很快。天花粉的瓤需要陰乾才能更好服用,種子則必須去除油分,以免引起噁心。
3. 桔梗
氣微溫,味辛苦,氣薄味厚,升也,陰中陽也。止喉疼,除鼻塞,利膈氣,療肺癰。同甘草,理喉閉甚捷。入解毒,消癰腫立應。誠諸藥之舟楫,肺經之引藥也。補遺以為開提氣血,何哉?蓋氣血凝滯,則痰涎因之而作,今用之以開提,則氣血流行,而痰壅自是疏通矣。故諸瘡瘍癰疽,及在表實者,皆當用之。
且苦能泄毒,辛能散腫,又為諸瘡瘍癰疽之要藥也。經曰苦以泄之,辛以散之,是也。反花豬肉。
白話文:
桔梗性溫和,味道辛辣而苦,氣味清淡而味道濃郁,具有上升的特性,屬陰中之陽。能治療喉嚨痛、鼻塞、胸膈氣滯,以及肺癰(肺部膿腫)。和甘草一起使用,治療喉嚨阻塞非常有效。能解毒,消散癰腫,效果迅速。它是許多藥物中重要的輔助藥物,也是引導藥物進入肺經的藥物。
有人補充說它能疏通氣血,這是因為氣血凝滯會導致痰涎產生,而桔梗能疏通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痰濁自然也就消散了。因此,各種瘡瘍癰疽,以及表邪實證的病症,都應該使用它。
此外,桔梗味苦能泄去毒邪,味辛能散瘀消腫,也是治療各種瘡瘍癰疽的重要藥物。經書上說:「苦味能泄,辛味能散」,正是這個道理。桔梗反(禁忌)花椒和豬肉。
4. 牛蒡子
氣寒,味苦辛,無毒。苦能解毒退熱,而利咽喉之痛,並甘桔為妙。辛能達表潤肌,而散瘡瘍之腫,同解毒尤良。合氣與味,又治腰膝凝滯之血。若痘出不快者,即用麻黃桔梗汁煮之,則痘不時起發矣。
白話文:
牛蒡子性寒,味道苦辛,沒有毒性。苦味能解毒退熱,治療咽喉疼痛,與甘草、桔梗一起使用效果最佳。辛味能疏通經脈、滋潤肌膚,能消散瘡瘍腫痛,與解毒藥物一起使用效果更好。苦辛合用,還能治療腰膝關節凝滯的瘀血。如果痘疹發得不順暢,可以用麻黃、桔梗的汁液煮牛蒡子,痘疹就能及時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