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4)

1. 肺癰

宜化毒,益養肺降火兼補火,庶已成可痊,未成可散。用,枝桑清肺丹,:桑葉五錢,紫菀、生草二錢,犀角屑五分,款冬一錢,百合、人參、阿膠、貝母三錢,杏仁七粒,銀花、熟地一兩。水煎,調犀角末服,數劑效。此肺腎同治,全不降火。蓋火因飲而旺,乃虛火,非實火。

故補火金堅,虛火息。補中帶散,補非呆補,火毒易解。

白話文:

肺癰治療應著重化解毒素,滋養肺陰,降低肺火,同時兼顧補益肺火。若病勢已成形,則需治療使其痊癒;若病勢尚未成形,則需治療使其消散。可以使用枝桑清肺丹:桑葉五錢、紫菀、生草各二錢、犀角屑五分、款冬一錢、百合、人參、阿膠、貝母各三錢、杏仁七粒、金銀花、熟地各一兩。水煎後,加入犀角粉末服用,服用幾劑後就能見效。此方藥能同時治療肺和腎,但並非單純瀉火。因為肺火旺盛是因體內陰虛而導致的虛火,而非實火,所以要以滋補肺腎,使肺腎強健來熄滅虛火。此方藥在補益的同時也兼顧散邪,補益並非呆板地只補益,這樣才能更容易化解火毒。

2. 肝癰

素多怒,易動氣,忽脅滿,發寒熱,久脅痛,手按痛不可忍,人謂肝火盛,誰知肝葉生癰乎。人但知肺癰,不知肝亦生癰。且《靈》、《素》未言,但古今氣運不同,癰毒亦異。況肝生癰,未嘗無理。惱怒,肝葉開張,肝氣即逆。大怒,肝葉空脹,未易平。時時惱怒,肝不得安。

且怒必動火,怒愈多,火愈盛。火盛,爍干肝血,則肝氣大燥。肝無血養,更易怒,能不鬱結成癰乎。凡肝癰者,痛必在左,左脅皮必紅紫,舌必青。以此辨之,必不差。宜平肝瀉火去毒,若因循至潰,不救。用,化肝消毒湯,:歸、芍三兩,炒梔子、銀花五錢,生草三錢。

三劑減,七八劑愈。方用歸、芍滋肝,則肝血驟生。又甘草緩急,梔子清火,銀花解毒,安得不效。但火毒盛,肝血大虧,非大劑亦徒然。倘執肝火旺非肝癰,單用歸、芍治脅痛,定不效。

左脅疼痛非常,按更甚,此肝癰也。肝不只怒生癰,憂鬱亦生。但惱怒痛急,憂鬱痛緩。初起用大劑逍遙散治立止,因失速治,肝鬱不宣,血亦因而結。血結不通,遂成癰。勢似緩,然肝氣急,癰成毒發甚驟。世有脅痛數日死者,正癰也,非脅痛即能死,可不急治乎。用,宣郁化毒湯,:柴胡、香附、薄荷二錢,歸、芍、銀花一兩,陳皮、枳殼一錢,花粉、生草三錢。四劑全愈,後用四物大劑調治。

肝癰不可見,脅痛世常有,吾特言急治,何至成癰。

白話文:

[肝癰]

通常情緒容易憤怒,稍有不順就生氣,突然感到脅部脹滿,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長時間的脅部疼痛,用手按壓痛感強烈到無法忍受,人們通常認爲是肝火旺盛,但誰又能知道,可能是肝臟產生了癰腫呢?人們只知道肺部會產生癰腫,卻不知道肝臟也會產生癰腫。而且,《靈樞》、《素問》等古籍並未提及,但是古今氣候變遷,人體狀況不同,產生的癰腫情況也有所變化。況且,肝臟產生癰腫並非沒有道理。惱怒會使肝臟功能過度活躍,肝氣上逆。極度的憤怒會導致肝臟過度膨脹,不容易恢復平靜。長期處於惱怒的狀態下,肝臟得不到安寧。

並且,憤怒必定會引發火氣,越憤怒,火氣就越旺盛。火氣旺盛,就會消耗肝臟的血液,使肝氣變得極爲乾燥。肝臟缺乏血液滋養,更容易憤怒,這樣怎能不形成癰腫呢?凡是有肝癰的人,疼痛一定出現在左側,左側脅部皮膚會出現紅紫色,舌頭顏色一定是青色。通過這些症狀來辨識,診斷一定不會出錯。應該採取平肝瀉火解毒的方法治療,如果拖延到癰腫潰爛,就難以救治了。可以使用“化肝消毒湯”,成分包括:當歸、白芍三兩,炒梔子、金銀花五錢,生甘草三錢。

服用三劑後症狀會減輕,連續服用七八劑後可以痊癒。處方中的當歸、白芍可以滋補肝臟,使肝臟血液迅速恢復。甘草可以緩解緊急狀況,梔子可以清火,金銀花可以解毒,怎麼會沒有效果呢?但如果火毒過於旺盛,肝臟血液大量虧損,如果不是大量用藥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固執地認爲是肝火旺盛而不是肝癰,只使用當歸、白芍來治療脅痛,肯定不會有療效。

左側脅部疼痛異常,按壓時疼痛加劇,這就是肝癰的症狀。肝臟不僅在惱怒時會產生癰腫,在憂鬱狀態下也可能產生。只是惱怒時疼痛來得急,憂鬱時疼痛發展較慢。在初期可以使用大量逍遙散治療,立即停止疼痛,但如果延誤治療,肝臟抑鬱無法宣泄,血液也因此而凝結。血液凝結不流通,最終形成癰腫。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病情發展緩慢,但肝臟的氣急攻心,癰腫形成後毒性發作極快。世界上有人在脅痛數日後死亡,正是由於形成了癰腫,並不是所有的脅痛都會導致死亡,但這足以說明必須及時治療。

可以使用“宣鬱化毒湯”進行治療,成分包括:柴胡、香附、薄荷二錢,當歸、白芍、金銀花一兩,陳皮、枳殼一錢,天花粉、生甘草三錢。連續服用四劑後即可痊癒,之後使用大量四物湯進行調養。

肝癰肉眼無法看見,脅痛卻是常見的症狀,我特別強調要及時治療,以免發展成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