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奇聞》~ 卷十 (7)
卷十 (7)
1. 中邪
用,搗關救腎湯,:人參、芡實、玄參五錢,白朮、山藥、苡仁一兩,白芥子、澤瀉、半夏三錢,知母、厚朴一錢。三劑全愈。方妙在治胃邪仍是治腎藥。或謂治腎不宜治胃?以胃上腎下,腎邪宜直入矣。何治胃能愈?不知入腎藥必先入胃後入於腎,邪雖因腎虛入,但入腎不肯仍安於腎,故泄胃邪即泄腎邪也。今兼治,則二經俱無藏邪之地,故奏功。
忽感邪狂叫,見人則罵,大渴索飲,身出汗似亡陽,然亡陽必躁動非常,此雖高聲狂叫,臥在床,絕不登逾垣,聽木聲大笑,聆人言開顏,畏天光日色。人謂陽明熱病,誰知中土氣之邪乎?脾胃,土,脾陰胃陽。土邪多不正之氣,故病兼陰陽。攻陽,陰邪未去,有逗留;搗陰,陽邪仍在,多狂越。
必陰陽兩治,邪始不停留。用,兼攻湯,:石膏五錢,人參、南星、半夏三錢,白朮、麥冬一兩,陳皮一錢,厚朴二錢。三劑全愈。方泄陽火、平胃、祛陰痰、養脾。脾胃氣旺,正足攻邪,邪自散。人以脾胃為主,土正氣衰以致土之邪入。邪入,正土即崩,可不急補正氣乎?故諸邪襲人,皆急補正,土邪尤甚。
固脾使不崩摧,生胃使不消敗。倘徒攻邪,必死,戒之。
魅憑經年不愈,裸體瞠目,大聲罵打,見藥即傾地。人謂邪入心,誰知火熱在胃乎。胃火一發多不救,何魅憑反不發狂?或謂裸體、瞠目、詬罵、打人,非狂乎?然狂乃自己發狂,魅憑己不欲狂,代為之狂。此仍是祟,非病。然病成於祟似狂,畢竟有因,不治狂豈能愈?惟無祟可治狂,有祟治狂,藥不能入口。
然狂病必胃熱,熱病見水,必心快朵頤。吾用水解熱,即用水定狂。用,軫水散,:用蚯蚓數十條,搗爛,投水中攪勻。少頃,去泥。取淨水一大盆,放病者前,切不可勸飲,病者見之色發,必自飲。安臥醒,狂定祟去。夫祟喜潔惡穢,水入蚯蚓則穢,宜魅惡。然水投病者所喜,祟不得禁其飲。
蚯蚓解胃熱,又清心,故入即爽。然清心熱解,祟安可憑。
白話文:
中邪
第一個案例,病人服用「搗關救腎湯」(人參、芡實、玄參、白朮、山藥、薏苡仁、白芥子、澤瀉、半夏、知母、厚朴)三劑痊癒。這個處方妙在於治療胃邪卻用的是滋補腎的藥物。有人會問:治療腎虛為何要治胃?因為胃在上,腎在下,腎邪可以直接入侵。但為何治療胃就能痊癒呢?因為所有入腎的藥物都必須先經過胃,再進入腎臟。邪氣雖然因為腎虛而入侵,但它並不會安於腎臟,所以瀉掉胃的邪氣就能同時瀉掉腎的邪氣。這個處方同時治療兩者,讓兩經都沒有邪氣藏身之地,所以療效顯著。
第二個案例,病人突然感到邪氣入侵,狂叫亂喊,見人就罵,非常口渴,渾身冒汗,看似陽氣衰竭。但陽氣衰竭通常會表現出極度躁動不安,而這位病人雖然高聲叫罵,卻一直臥床不起,沒有翻牆越壁的行為,聽到木頭聲就大笑,聽到人說話就臉露喜色,卻害怕陽光。有人認為這是陽明熱病,但實際上是脾胃受邪氣侵害。脾胃屬土,脾主陰,胃主陽,土邪多半兼具陰陽兩方面的症狀。只攻陽,陰邪不去,邪氣會逗留;只攻陰,陽邪仍在,病情會更加狂躁。
必須同時治療陰陽兩方面,邪氣才能消除。病人服用「兼攻湯」(石膏、人參、南星、半夏、白朮、麥冬、陳皮、厚朴)三劑痊癒。這個處方可以瀉去陽火,調理脾胃,祛除陰痰,滋養脾氣。脾胃之氣旺盛,正氣充足,就能攻邪,邪氣自然消散。人體以脾胃為根本,如果脾胃之氣衰弱,土的正氣就會不足,導致土邪入侵。邪氣入侵後,正氣就會崩潰,所以必須緊急補充正氣。因此,各種邪氣入侵人體,都應該緊急補充正氣,尤其遇到土邪入侵時更要如此。
要鞏固脾氣,使其不致崩潰;要滋養胃氣,使其不致衰敗。如果只攻邪氣,病人必死無疑,務必謹記。
第三個案例,病人被魅邪附體多年,症狀是裸體瞪眼,大聲辱罵毆打他人,一看到藥就扔在地上。有人認為是邪氣入心,但實際上是胃火過盛。胃火旺盛通常難以治療,但為何魅邪附體反而沒有發狂?有人會問,裸體、瞪眼、辱罵、打人,難道不是發狂嗎?但真正的發狂是自己發狂,而魅邪附體是自己不想發狂,卻被魅邪所控制而發狂。這屬於祟邪,而非疾病。但這種因祟邪而引起的病症,像發狂一樣,總歸是有原因的,不治療發狂的症狀,又怎能痊癒呢?問題是,祟邪存在時,藥物無法入口。
然而,發狂的病症必定是胃熱引起的,而熱病患者見水就會想喝,心神會很愉悅。我用清水來降熱,就能平定發狂的症狀。病人服用「軫水散」(用蚯蚓搗爛,混入水中,取清水服用)後痊癒。祟邪喜潔惡穢,水加蚯蚓後會變得污穢,魅邪自然厭惡。但水是病人喜歡的東西,祟邪就無法阻止病人喝水。
蚯蚓可以解胃熱,又能清心火,所以服用後會感到清爽舒適。一旦心火降下,熱消退了,祟邪自然就無法再附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