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奇聞》~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發斑

身不發熱,胸脅間發紅斑,不啻如絳云一片,人謂心火極熱,誰知胃火鬱極乎。胃火本炎上,何鬱滯不宣?蓋風寒外束也。然火蘊結胃中,終不能藏,不得出而必欲出,於是外現皮膚髮斑。投涼藥則拂熱性變狂,投熱藥則助火勢增橫,似風藥和解為得,然火旺者水必衰,不補水竟散火,胃中燥熱不得風而愈揚乎。誠於水中散火,則火得水而有制,水佐風而息炎,斷不致必汗亡陽成不救。

用,消紅湯,:乾葛、升麻、花粉二錢,玄參、當歸、生地、麥冬一兩,芍藥五錢,甘草一錢。方妙在補陰制火,涼血化斑,但散不寒,但和不戰,自郁宣熱減,水旺燥除。

滿身發斑,細小密排,時癢痛,人謂肺火盛,誰知肺火鬱乎。肺主皮毛,肺氣行,皮毛開,肺氣鬱,皮毛閉。夫所以郁者,以心火刑金,外遇陽風寒,火不能達於皮毛,斑乃現矣。治仍宜瀉火。然火鬱皮毛,不解表,驟瀉火,反遏火氣,不達外,轉內攻,表必變里症,尤可慮。

故必散表佐消火,斑自散。用,散斑湯,:玄參、麥冬五錢,升麻、荊芥二錢,白芷、甘草、黃連一錢,生地一兩,花粉三錢。二劑全消。此散多於清,以清火則火愈不宣,散風則風解火息。

白話文:

[發斑]

身體並未感到發熱,但胸部和側腹部出現了紅色斑點,就像一片深紅的雲朵,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心臟的火氣極度旺盛,但又有誰能想到這可能是因為胃部的火氣過於鬱積呢。胃部的火氣本來應該向上發散,為什麼會鬱積無法宣洩呢?這主要是因為外在的風寒束縛。然而,火氣在胃中聚集,終究是藏不住的,它必須要找出口,於是就通過皮膚呈現為紅斑。若使用冷涼的藥物,可能會讓火氣轉變為更嚴重的狀態;若使用溫熱的藥物,又可能助長火勢,使情況更加惡化。或許有人會認為使用風藥來調和是最適合的,但要知道,火氣旺盛的話,水分必定會減少,如果不補充水分,只是一味地散火,那麼胃中的燥熱在沒有風的幫助下,反而會更加猖獗。因此,我們應該在補水的同時散火,這樣火氣得到水分的制約,水分加上風力的輔助,可以有效平息炎熱,不會導致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形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使用的藥方為消紅湯,包含乾葛、升麻、花粉各二錢,玄參、當歸、生地、麥冬各一兩,芍藥五錢,甘草一錢。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補陰制火,涼血化斑,既不寒涼也不戰鬥,自然能夠讓鬱結的熱氣得到舒緩,水分充足,燥熱也就消失。

當全身都出現斑點,細小且密集排列,時常感到癢痛,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肺部的火氣過旺,但又有誰能想到這可能是肺部的火氣鬱積呢。肺主皮毛,肺氣運行正常,皮毛就會開闔適度;肺氣鬱積,皮毛就會閉塞。之所以會產生鬱積,是因為心火剋制肺金,再加上外在遇到風寒,使得火氣無法透過皮毛散發,於是就形成了斑點。治療上,依然應該以清熱解毒為主。然而,如果火氣鬱積在皮毛之下,不進行表散,而是立即清熱,反而會抑制火氣,使其無法向外散發,轉而向內攻擊,表面的症狀可能就會轉變成裡症,這是非常值得憂慮的。

因此,必須先表散再輔以清火,斑點自然就會消失。使用的藥方為散斑湯,包含玄參、麥冬各五錢,升麻、荊芥各二錢,白芷、甘草、黃連各一錢,生地一兩,花粉三錢。服用兩劑後,斑點就能完全消除。這個方子的特色在於清熱與散風的平衡,清熱過度,火氣反而無法宣洩;散風得當,風解火息,達到調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