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論
小兒真陰未長,其體純陽,心火常亢,肺金受制,不能平木,故肝木常是有餘,脾土常是不足。或攝養失宜,致六淫外襲,或為飢飽內傷,致損中氣,不能健運,津液凝聚成痰,阻礙升降,而急慢之驚作矣。其急驚者,屬肝木風邪有餘,治宜苦寒疏瀉之劑;慢驚者,屬脾土不足,治宜甘溫補中之藥。大抵急驚易理,慢驚難療。
急驚之症,其狀面青口噤,或音嘶而厥,發過如故,良久復作,身熱面赤引飲,口鼻中氣熱,大小便赤黃,惺惺不睡。蓋由熱盛生痰,痰盛生風,偶因驚駭觸動而作。宜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等湯選用。慢驚之症,其狀身冷,面黃不渴,口鼻中氣冷,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視,手足瘈冷,筋脈攣急。蓋中氣虧敗,脾病生風所致。
宜東垣黃耆湯、錢氏鉤藤丸、溫白丸,或參朮湯送下硃砂安神丸之類。學者不察,概以一法而治,相去天淵之隔。危哉危哉!慎之慎之!
白話文:
在討論中小兒的健康狀況時,我們需理解他們的真陰尚未完全發展,身體特性偏向純陽。他們的心火往往過旺,導致肺部功能受到限制,無法平衡肝臟的作用,因此肝臟活動通常過於旺盛,而脾臟功能則常常不足。
若父母照顧不當,使孩子遭受外界的六種病邪侵襲(風、寒、濕、暑、燥、火),或是因為餓了或吃太飽傷害到中氣(脾胃功能),導致中氣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津液會凝結成痰,阻礙了身體的正常運轉,進而引發急性或慢性的驚風。
急性驚風,多是由肝臟風邪過剩所導致,治療應使用苦寒的疏瀉藥物;慢性驚風則是因為脾臟功能不足,治療上應選擇甘溫的補中藥物。通常而言,急性驚風較易治療,而慢性驚風則較難痊癒。
急性驚風的特徵包括面色青紫,口齒緊閉,可能伴有聲音嘶啞和昏厥,發作後雖能恢復原狀,但不久後又會再次發作,並且伴隨高熱、臉色紅潤、口渴想喝水,口鼻中的氣息熱烈,大小便顏色赤黃,精神清醒卻無法入睡。這是因為熱氣過旺生成了痰,痰多又引發風邪,偶爾因為驚嚇或刺激而發作。可用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湯等藥物來治療。
慢性驚風的特徵是體溫低,面色蒼白,不感到口渴,口鼻中的氣息冰冷,大小便顏色青白,昏睡時眼睛半開,目光向上,手腳冰冷,肌肉抽搐緊張。這是因為中氣衰弱,脾臟生病引發風邪所導致。
對於慢性驚風,可以考慮使用東垣黃耆湯、錢氏鉤藤丸、溫白丸,或搭配參朮湯送下硃砂安神丸等藥物。然而,若醫生未能正確判斷病情,僅用一種方法治療,那治療效果將天差地遠。這是非常危險的!必須要謹慎啊!必須要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