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二 (3)
卷之十二 (3)
1. 治產後方
當歸黃耆飲
治產後陰戶下脫。此乃氣血虧敗,不能攝持之故。宜大補氣血為主。是以用參耆補氣,歸芍養血,升麻提脫。
人參(甘溫,七錢),黃耆(甘溫,五錢),川歸(辛甘溫,五錢),白芍(苦酸寒,二錢),升麻(苦寒,七錢),水二大碗,濃煎一碗,食前空心服。
又方
治產後諸症。理宜補養為主。是以用參、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川芎、歸、芍養血活血,陳皮調導滯氣。
人參(甘溫,三錢),白朮(苦甘溫,二錢),茯苓(甘淡平,一錢),川芎(辛溫,八分),甘草(甘溫,五分),陳皮(苦辛溫,七分),水二盅,煎一盅。(有熱加黃苓一錢,姜三片。)
參朮膏
治收生不謹,傷損胞脬。法當調補為主,使氣血旺盛,肌肉自完。是以用參、朮、黃耆、茯苓、甘草等大補中氣,助桃仁生血,陳皮疏滯,豬羊胞為胞家引導。
人參(甘溫,五錢),黃耆(甘溫,五錢),白朮(苦甘溫,三錢),茯苓(甘淡平,一錢半),炙草(甘溫,七錢),桃仁(苦甘溫,一錢),陳皮(苦辛溫,一錢),先以水四升,煎豬羊胞至二升。去胞,入藥濃煎至一升,空心服下。
清魂散
治產後血迷血暈,此乃氣血虧敗所致。法當補氣益血,清利頭目。是以用人參補氣,川芎、澤蘭葉調血,助荊芥清利頭目,甘草補中和藥。
人參(甘溫,五錢),澤蘭(苦甘辛溫,兼消瘀血,通九竅,二錢五分),荊芥(苦辛涼,一兩),川芎(辛溫,五錢),甘草(甘溫,三錢),為細末,每以溫酒調二三錢服。
白話文:
治產後方
當歸黃耆飲
治療產後陰部脫垂。這是因為氣血虧損,無法收攝陰部所致。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因此使用人參、黃耆補氣,當歸、白芍養血,升麻提升下垂的陰部。
配方:人參七錢、黃耆五錢、當歸五錢、白芍二錢、升麻七錢,加水兩大碗,濃煎成一碗,飯前空腹服用。
又方
治療產後各種症狀。調理應以補養為主。因此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補益中氣,川芎、當歸、白芍養血活血,陳皮調和滯留的氣。
配方:人參三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陳皮七分,加水兩盅,煎成一盅。(如有發熱,加黃芩一錢,生薑三片。)
參朮膏
治療生產不慎,損傷胞囊。方法應以調補為主,使氣血旺盛,肌肉自然恢復。因此使用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等大補中氣,輔以桃仁生血,陳皮疏通滯氣,豬羊胞則作為引導藥物。
配方:人參五錢、黃耆五錢、白朮三錢、茯苓一錢半、炙甘草七錢、桃仁一錢、陳皮一錢,先用水四升,煎煮豬羊胞至二升。去除豬羊胞,加入藥材濃煎至一升,空腹服用。
清魂散
治療產後血迷心竅、頭暈,這是因為氣血虧損所致。方法應以補氣益血,清利頭目為主。因此使用人參補氣,川芎、澤蘭葉調和血液,輔以荊芥清利頭目,甘草補中和藥性。
配方:人參五錢、澤蘭二錢五分、荊芥一兩、川芎五錢、甘草三錢,研成細末,每次用溫酒調服二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