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卷之十
2. 黃疸門
3. 論
黃疸之症,方書有酒、食、大飢、女勞、失治五者之分。謂失治者,因傷寒熱病,陽明內實,以致濕熱鬱甚所致。飢疸,大飢入浴,以致水濕之氣乘虛入襲,蓄熱而成。食疸,因飽食過度,以致脾土被傷,不能輸布水谷之氣,濕熱壅鬱於內而成。女勞,因炎天夏月房事之後,即便澡浴,以致水濕之氣乘虛內伏而致。
其因雖有五者之分,所致不過總一濕熱。是以先哲皆用茵陳五苓散、茵陳湯、茯苓滲濕湯之類,俱可取效。而戴元禮謂:五疸之中,除穀食疸量其虛實下之,余疸皆宜利小便為主,兼之汗法,使上下分消其濕熱,學者宜自詳焉。
白話文:
關於黃疸這種病症,古醫書中有五種分類,分別是因酒精、飲食、極度飢餓、性行為後立即沐浴,以及治療失當所導致的黃疸。所謂治療失當導致的黃疸,是因為感冒發燒等疾病導致身體內的陽明部位實熱,最終導致濕熱在體內嚴重積聚。因飢餓導致的黃疸,是在極度飢餓時沐浴,使得水濕之氣趁虛進入身體,蓄積熱氣而形成黃疸。飲食過度導致的黃疸,是因為過度飽食,傷害了脾胃功能,無法正常運化水谷之氣,濕熱在體內壅塞,從而形成黃疸。性行為後立即沐浴導致的黃疸,是在炎熱的夏天,性行為後馬上沐浴,使得水濕之氣趁虛潛伏在體內,進而導致黃疸。
雖然黃疸的原因有五種,但歸根結底,都是由濕熱所導致。因此,前輩們通常會使用茵陳五苓散、茵陳湯、茯苓滲濕湯等藥方,這些都能有效治療黃疸。而戴元禮則認為,在五種黃疸中,除了因過度飲食導致的黃疸需根據虛實情況進行瀉下治療外,其他的黃疸都應以利尿為主要治療方式,同時配合出汗的方法,讓體內的濕熱從上下兩個方向分別排出,這是學習醫學的人應該詳細瞭解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