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治瘟疫方

敗毒散

治正氣虧敗,疫氣外乘,以致往來潮熱,骨筋頭項疼痛。法當補正氣,驅外邪。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以用人參、茯苓、甘草補托正氣,不使外邪深入。羌活、獨活、川芎驅散外邪,以止頭痛。柴胡、薄荷以清潮熱。佐枳殼、桔梗以利滯氣。

人參(甘溫,二錢),白茯(苦淡平,一錢半),甘草(甘溫,一錢),羌活(辛溫,一錢),獨活(辛溫,七分),川芎(辛溫,八分),柴胡(苦寒,八分),薄荷(辛溫,七分),枳殼(苦辛溫,七分),桔梗(苦辛溫,八分),加姜三片,水煎,溫服。

二黃湯

治天行大頭瘟毒。蓋此由濕熱之毒,挾相火火炎所致,法當清濕熱為主。經云:苦可勝濕,寒可勝熱。是以用芩、連之苦寒勝濕清熱,生草之甘寒以瀉火。

黃芩(苦寒,酒浸,曬乾,五錢),黃連(苦寒,酒浸,炒,七錢),生草梢(甘寒,二錢),水煎,頻頻熱服。

如未退,用鼠黏子不拘多少,煎熟入芒硝等分,亦時時呷之,以大便利為度。

如渴甚者,前方少加引經藥,如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天花粉。如陽明行經以升麻、芍藥、葛根,少陽行經以防風、荊芥。

漏蘆湯

治藏府積熱發為腫毒,及時疫疼痛,頭面紅腫,咽嗌填塞,而藥不下,一切危要疫癘。經云:濕勝則腐腫。大法在乎清熱為主。故用漏蘆、升麻、大黃、黃芩、澤蘭葉、玄參等諸苦寒以清熱。

漏蘆(苦寒,通小腸),升麻(苦寒),大黃(苦寒,下實熱),黃芩(苦寒),蘭葉(苦辛寒),玄參(苦鹹寒,散結熱,清利咽膈,泄無根之火),各等分,每一兩,水煎,熱服。如腫甚,加芒硝二錢。

白話文:

【治瘟疫方】

【敗毒散】

適用於正氣衰弱,被外界病氣侵襲,導致身體出現像潮汐般輪流發燒與退燒的症狀,以及骨骼、肌肉、頭部和頸部疼痛的情況。治療原則是增強體內正氣,驅除外來病氣。古書上說:「病氣之所以能聚集,一定是因為身體的氣血虛弱。」因此使用人參、茯苓、甘草來補充和支撐正氣,防止病氣深入體內。羌活、獨活、川芎用來驅逐並散去外來病氣,以緩解頭痛。柴胡、薄荷用來清涼降熱。再輔以枳殼、桔梗來疏通氣滯。

人參(甘溫,二錢)、白茯苓(苦淡平,一錢半)、甘草(甘溫,一錢)、羌活(辛溫,一錢)、獨活(辛溫,七分)、川芎(辛溫,八分)、柴胡(苦寒,八分)、薄荷(辛溫,七分)、枳殼(苦辛溫,七分)、桔梗(苦辛溫,八分)。加上三片薑,用水煎煮,趁溫熱時服用。

【二黃湯】

用於治療由天氣引起的嚴重頭部瘟疫。這是由濕熱的病氣,結合體內的火氣所導致,治療應以清除濕熱為主。古書上說:「苦味可以對抗濕氣,寒性可以對抗熱氣。」因此使用黃芩、黃連這種苦寒的草藥來清除濕氣和熱氣,用甘寒的生草梢來清熱降火。

黃芩(苦寒,酒浸後曬乾,五錢)、黃連(苦寒,酒浸後炒製,七錢)、生草梢(甘寒,二錢)。用水煎煮,多次熱服。

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可以用不限量的鼠黏子煎煮,加入等量的芒硝,隨時飲用,直到大便通暢為止。

若口渴嚴重,可在前一種藥方中少量添加一些引導經絡的草藥,例如在陽明經絡口渴時加石膏,在少陽經絡口渴時加天花粉。在陽明經絡運行時使用升麻、芍藥、葛根,在少陽經絡運行時使用防風、荊芥。

【漏蘆湯】

適用於因臟腑積聚熱氣而引發腫脹或毒害,以及因時節瘟疫導致的疼痛,頭面部紅腫,咽喉阻塞,無法吞服藥物,所有緊急且危險的瘟疫情況。古書上說:「濕氣過盛會導致腐爛和腫脹。」治療的大原則在於清除熱氣。因此使用漏蘆、升麻、大黃、黃芩、澤蘭葉、玄參等多種苦寒草藥來清熱。

漏蘆(苦寒,通小腸)、升麻(苦寒)、大黃(苦寒,排除實質熱氣)、黃芩(苦寒)、澤蘭葉(苦辛寒)、玄參(苦鹹寒,分散結聚的熱氣,清利咽喉,排出無根之火)。每種藥材等量,每次使用一兩,用水煎煮,趁熱服用。如果腫脹非常嚴重,可以額外加入二錢的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