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辨》~ 卷之下 (2)
卷之下 (2)
1. 諸見血證
身涼脈靜者易治,易治者,正氣復也。衄血者,若但頭汗出,身無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血溢上行,或唾、或嘔、或吐,皆凶也。若變而下行為惡。利者,順也。血上行為逆,其治難,下行為順,其治易。故仲景云:畜血證下血者,當自愈。若無病之人,忽然下利者,其病進也。
今病血證,上行而復下行惡,利者其邪欲去,是知吉也。
白話文:
諸見血證:
身體冰冷、脈象平靜的出血症狀較易治療,容易治癒的原因是正氣正在恢復。鼻出血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或者汗液達不到腳部,則預後不良。血液逆行向上,無論是吐血、嘔血、還是咳血,都是凶兆。如果血液逆行向上後轉而向下則病情惡化。 排便帶血則是順利的,血液逆行向上是逆的,治療困難;血液順行向下是順的,治療容易。所以張仲景說:瘀血症狀如果出現下血,則會自行痊癒。如果原本沒有疾病的人,突然腹瀉帶血,則病情正在加重。
現在患有出血症狀,血液先向上逆行,之後向下,且伴隨腹瀉,則邪氣將要排出,這是好的徵兆。
2. 鼻衄出血
血衄不愈,以三稜針於氣街穴出血,更用五味子十粒,麥門冬、當歸、黃耆、生地、人參各一錢,水煎,空心熱服。
曾病衄,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並宜止衄散,茅花煎湯調下,或四物湯加石菖蒲、阿膠、蒲黃各半錢,煎熟,調火煅石膏末一匙頭許,兼進養正丹。前諸證服藥不效,大衄不止者,養正丹多服,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白話文:
[鼻出血]
如果鼻出血持續不愈,可用三棱針在氣街穴放血,並服用五味子十顆,麥門冬、當歸、黃芪、生地、人參各一錢,用水煎煮,趁熱空腹服用。
曾經有鼻出血的病史,之後每月可能有三到四次的鼻出血,甚至洗臉時也會出血,這似乎成了常態,這可能是體內的水分代謝不暢,血液借道而出的現象。應該服用止衄散,用茅花煎湯調服,或者四物湯加石菖蒲、阿膠、蒲黃各半錢,煎煮後,調入火煅石膏末一匙,同時服用養正丹。若上述症狀服用藥物無效,鼻出血仍無法停止,應大量服用養正丹,並輔以蘇子降氣湯,讓血液隨著氣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