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本草易讀卷一 (9)
本草易讀卷一 (9)
1. 痢部十九
噤口痢(蕎麥一百九十九,驗方八。)
噤口痢(糯米二百零一,驗方四。)
噤口痢(大蒜二百二十三,驗方二。)
噤口痢(萊菔二百二十七,驗方四。)
噤口痢(紅糖二百六十六,驗方一。)
噤口痢二賢散(橘皮二百五十一,諸方三。)
噤口痢(蓮肉二百六十八,驗方一。)
噤口痢(木槿三百三十,驗方五。)
噤口痢(豬肉三百九十二,驗方二。)
噤口久痢(鯉魚三百七十三,驗方三。)
熱痢腹痛(胡連二十七,驗方十。)
熱痢不已(車前一百十九,驗方四。)
熱痢急痛(大黃一百二十八,驗方十五。)
熱毒下痢(茶葉二百六十二,驗方一。)
熱痢(黃蠟三百四十六,諸方二。)
諸痢久下(艾葉七十八,驗方二十三。)
久痢不已(粟殼二百零六,驗方三。)
休息久痢(豆腐二百一十三,驗方一。)
久痢不止(茄根二百三十六,驗方九。)
久痢不止(烏梅二百四十二,驗方四。)
久痢滑脫(龍骨三百六十七,驗方二。)
脾虛滑痢(黃雌三百八十七,驗方六。)
大腸滑痢(赤脂四百三十六,諸方二。)
滑瀉久痢(礞石四百四十八,諸方一。)
瀉痢不固(麥面一百九十七,驗方七。)
腸滑久痢(酸榴二百五十,驗方三。)
暑毒熱痢身熱脈數,脈遲者服此則除中(黃芩二十八,諸方一。)
嘔痢心下硬(甘草第一,諸方二。)
厥痢下重(甘草第一,諸方五。)
痢而腹痛(紫參二十一,諸方一。)
痢如鴨肝(黃連二十六,驗方八。)
脾積食痢(黃連二十六,驗方十五。)
痢脫肛(黃連二十六,驗方十六。)
腹痛垂危(元胡三十八,驗方二。)
痢吐膿血咽痹(麻黃一百零二,諸方七。)
下痢兼表(葛根一百七十一,諸方一。)
一切諸痢(黃連二十六,驗方九。)
痢而喘汗(葛根一百七十一,諸方三。)
脾積痢疾(蕎麥一百九十九,驗方二。)
壯人卒痢(粟殼二百零六,驗方七。)
水穀痢疾(小豆二百零九,驗方五。)
瀉泄暴痢(大蒜二百二十三,驗方一。)
痢後腹痛(萊菔二百二十七,驗方五。)
諸般渴痢(冬瓜二百三十八,驗方二。)
下痢膿血(烏梅二百四十二,驗方三。)
渴痢不愈(烏梅二百四十二,驗方二。)
痢因傷風(皂刺三百零五,驗方四。)
痢下痞硬(桂枝二百七十七,諸方二。)
水穀痢(棕灰三百十一,驗方四。)
積滯瀉痢(巴豆三百十二,驗方三。)
瀉痢不止(五倍三百四十九,驗方三。)
瀉痢赤白(黃丹四百二十三,驗方六。)
一切痢下(白草霜四百十六,驗方五。)
瀉泄下痢(黃丹四百二十三,諸方三。)
瀉泄下痢(白礬四百五十九,驗方五。)
下痢肛痛(鹽四百五十一,驗方十二。)
先膿後糞(鴨膽子四百六十二,驗方一。)
白話文:
本篇記錄了許多古代治療痢疾的偏方,根據藥物及症狀歸類如下:
噤口痢 (症狀:口緊閉,無法進食): 蕎麥、糯米、大蒜、萊菔、紅糖、橘皮、蓮肉、木槿、豬肉、鯉魚等均有記載可用於治療。
熱痢 (症狀:痢疾伴有發熱): 胡連、車前子、大黃、茶葉、黃蠟等可用於治療。
久痢 (症狀:痢疾持續時間長): 艾葉、粟殼、豆腐、茄根、烏梅、龍骨等可用於治療。
滑痢 (症狀:大便稀溏,滑利): 黃雌、赤脂、礞石、酸榴等可用於治療。
其他痢疾類型及症狀: 包含脾虛滑痢、瀉痢不固、暑毒熱痢(伴有脈象特徵)、嘔痢心下硬、厥痢下重、痢而腹痛、痢如鴨肝、脾積食痢、痢脫肛、腹痛垂危、痢吐膿血咽痹、下痢兼表、一切諸痢、痢而喘汗、脾積痢疾、壯人卒痢、水穀痢疾、瀉泄暴痢、痢後腹痛、諸般渴痢、下痢膿血、渴痢不愈、痢因傷風、痢下痞硬、水穀痢、積滯瀉痢、瀉痢不止、瀉痢赤白、一切痢下、瀉泄下痢、下痢肛痛、先膿後糞等,並列出了相對應的藥物,例如:黃芩、甘草、紫參、黃連、元胡、麻黃、葛根、蕎麥、粟殼、小豆、大蒜、萊菔、冬瓜、烏梅、皂刺、桂枝、棕灰、巴豆、五倍子、黃丹、白草霜、白礬、鹽、鴨膽子等。
備註: 括號中的數字可能代表藥物用量或方劑編號,此處已省略。 這些都是古代的驗方,療效和安全性未經現代醫學驗證,切勿自行嘗試。如有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