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害利》~ 胃部藥隊 (1)
胃部藥隊 (1)
1. 葛根
〔害〕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是太陽病也。邪未入陽明,故無渴症,不宜服。誤服則邪氣反引入陽明,為引盜入門也。斑疹已見紅點,不宜用,恐表虛反增斑爛也。五勞七傷,上盛下虛之人,暑月雖有脾胃病,亦不宜服,當用亦宜少用,多則反傷胃氣,以其升散太過也。夏月表虛汗多尤忌。
葛根風藥也。風藥皆燥,本經言其生津止渴,生乃升字筆誤,非葛根獨能止渴,以其升胃氣入肺,能生津爾。設非清陽下陷,而火炎津耗之渴,誤服此藥,則火借風威,燎原莫遏。即非陰虛火炎之證,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當忌之。
張司農《治暑全書》序云: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二語可謂開千古之群蒙也。故凡汗多勿用,前人已論及之。無汗亦勿用。
愚謂陽明胃經多血之所,火病燥熱,無汗煩渴,胃液已傷,汗乃血液所化,奪汗則無血之戒,用者審之。
〔利〕甘辛平,入胃、大腸二經。輕宣解肌,發汗升陽,生用能墮胎,蒸熟散鬱火,化酒毒,止血痢。能舞胃氣上行,治虛瀉之聖藥。
鮮葛根汁大寒,治溫病火熱,吐衄諸血。
葛花,解酒毒尤良,酒毒濕甚而為毒也。
葛殼(即子也)甘平。治下痢,解酒毒。葉,止金瘡血出。蔓,消癰腫喉痹。
〔修治〕五月採根曝乾。生用或蒸熱用,以入土深者為佳。今人多作粉食。七月採花曬乾,八、九月採子曝乾,冬月掘取生根,搗爛入水中,揉出澄粉,名玉露霜。
白話文:
葛根:
[害處] 如果是傷寒引起的頭痛,同時伴隨脖子僵硬、腰背疼痛,以及全身骨頭痠痛,這是屬於太陽經的病症。邪氣還沒進入陽明經,所以不會有口渴的症狀,這種情況不適合服用葛根。如果誤服,反而會把邪氣引到陽明經,就像引狼入室一樣。如果疹子已經出現紅點,也不適合使用葛根,因為恐怕會導致表虛,反而加重疹子的情況。如果是五勞七傷,上實下虛的人,即使在夏天有脾胃方面的疾病,也不適合服用葛根。如果真的要用,也應該少量使用,過多反而會損傷胃氣,因為葛根的升散作用太過強烈。在夏天,如果體表虛弱、容易出汗,尤其要忌用葛根。
葛根屬於風藥,而風藥通常都比較乾燥。古籍上說它能生津止渴,可能是把「生」字誤寫成「升」字,並不是只有葛根才能止渴,而是因為它能使胃氣上升到肺,所以才產生津液。如果不是因為清陽下陷造成的口渴,而是因為火熱導致津液耗損而口渴,誤服葛根,就會像火借風勢,難以收拾。即使不是陰虛火旺的情況,凡是因為胃津不足而口渴的人,也應該忌用葛根。
張司農在《治暑全書》的序言中說:「柴胡會耗損肝陰,葛根會竭盡胃液。」這兩句話可以說是啟發了千古以來不明事理的人。所以凡是容易出汗的人不要用葛根,前人已經討論過了。沒有出汗的情況也不要用葛根。
我認為陽明胃經是血氣聚集的地方,如果因為火熱病導致乾燥發熱、沒有汗、煩躁口渴,這時胃液已經受損,而汗是由血液轉化而來,如果發汗過多,會導致血液虧損。所以用藥的人要仔細考慮。
[益處] 葛根味甘、辛,性平,歸胃經、大腸經。可以輕微地疏散肌肉,發汗並提升陽氣。生用可以墮胎,蒸熟後可以散發鬱火、化解酒毒、止血痢。能夠使胃氣向上運行,是治療虛瀉的良藥。
新鮮的葛根汁性大寒,可以治療溫病引起的火熱,以及吐血、流鼻血等各種出血症狀。
葛花,解酒毒的效果特別好,因為酒毒大多是由濕氣所致。
葛殼(也就是葛的種子)性味甘平。可以治療下痢,解酒毒。葛葉,可以止住金瘡的出血。葛藤,可以消除癰腫和喉嚨腫痛。
[炮製] 五月採收葛根曬乾。可以生用或蒸熟用,以生長在土層深處的為佳。現在的人大多把它磨成粉來吃。七月採收葛花曬乾,八九月採收葛的種子曬乾,冬天挖取生葛根,搗爛後放入水中,揉搓後沉澱出澱粉,稱為玉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