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2. 頭痛
脈:頭痛陽弦;浮風緊寒;熱必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帶數;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頭者,諸陽之首也。其痛有各經之不同,因而治法亦有異也。氣虛頭痛者,耳鳴、九竅不利也。濕熱頭痛者,頭重如石,屬濕也。風寒頭痛者,身重惡寒,寒邪從外入,宜汗之也。偏頭痛者,手少陽、陽明經受症;左半邊屬火、屬風、屬血虛;右半邊屬痰、屬熱也。真頭痛者,腦盡而疼。
手足冷至節者,不治也。少陽頭痛者,往來寒熱也;陽明頭痛者,自汗發熱惡寒也;太陽頭痛者,有痰重或腹痛,為之痰癖也;少陰經痛者,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也;厥陰頭痛者,或痰多厥冷也;血虛頭痛者,夜作苦者是也。眉輪骨痛,痰火之徵也;又云風熱與痰也。
有汗虛羞明眉眶痛者,亦痰火之徵也。
肥人頭痛者,多是氣虛濕痰也。二陳湯(方見痰飲。)依本方加人參、白朮、川芎、白芷、細辛、羌活、桔梗、荊芥。
瘦人頭痛者,多是血虛痰火也。二陳湯(方見痰飲。)依本方加生地黃、當歸、片芩、川芎、細辛、羌活、桔梗。
遇風寒噁心嘔吐者,乃頭風也。二陳湯(方見痰飲。)
頭痛偏左者,屬風與血虛也。
當歸補血湯,治血虛與風頭痛。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枯芩(酒炒),香附(酒炒。各一錢),防風,蔓荊子,柴胡(各五分),荊芥,藁本(各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陰火衝上頭痛。
當歸,川芎,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荊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梔子(炒。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頭痛偏右者,屬痰與氣虛也。
黃耆益氣湯,治氣虛頭痛。
黃耆(一錢,蜜炒),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薑汁炒),當歸(酒炒),川芎,藁本,甘草(炙。各五分),升麻,黃柏(酒炒),細辛(各三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煎服。
頭痛左右俱疼者,氣血兩虛也。
調中益氣湯,治氣血兩虛頭痛。
黃耆,人參,甘草(炙),蒼朮(米泔浸,炒),川芎(各六分),升麻,柴胡,陳皮,黃柏(酒炒),蔓荊子(各三分),當歸(六分),細辛(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頭旋眼黑噁心者,痰厥頭痛也。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眼黑頭旋、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語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之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乃胃氣虛損,停痰而致也。
半夏(薑汁製),陳皮(去白),麥芽(各七分半),白茯苓(去皮),黃耆(蜜水炒),人參,澤瀉,蒼朮(米泔浸),天麻(各三分半),神麯(五分,炒),黃柏(酒炒),乾薑(炒。各二分)
白話文:
頭痛
脈象如果呈現弦象,表示是陽氣引起的頭痛;如果脈浮而緊,表示是風寒引起的頭痛;如果脈洪大而數快,表示是熱引起的頭痛;如果脈細而堅硬,表示是濕引起的頭痛;如果是氣虛引起的頭痛,脈象雖然弦但會帶有數象;如果是痰阻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滑;如果是腎氣虛引起的頭痛,脈象會堅實。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頭痛的原因因經絡不同而異,因此治療方法也不同。氣虛引起的頭痛,通常會伴隨耳鳴、以及其他孔竅功能不佳的症狀。濕熱引起的頭痛,會感到頭部沉重如石頭,這是屬於濕邪引起的。風寒引起的頭痛,會感到身體沉重、怕冷,這是因為寒邪從外部侵入,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偏頭痛通常是手少陽經和陽明經受病引起的;左半邊的偏頭痛通常與火、風或血虛有關;右半邊的偏頭痛通常與痰或熱有關。真正的頭痛,會感到整個腦部都疼痛。
如果手腳冰冷到關節處,病情就比較危險了,難以治癒。少陽經引起的頭痛,會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陽明經引起的頭痛,會出現自汗、發熱、怕冷的症狀;太陽經引起的頭痛,可能會伴隨痰多沉重或腹痛,這種情況屬於痰阻引起的疾病。少陰經引起的頭痛,是因為三陰經和三陽經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足部發冷,氣逆而出現寒象。厥陰經引起的頭痛,可能會出現痰多或四肢厥冷的症狀。血虛引起的頭痛,通常在夜晚疼痛加劇。眉骨疼痛,通常是痰火的徵兆,也可能與風熱或痰有關。
如果頭痛同時有出汗、怕光、眉眶疼痛的症狀,也可能是痰火的徵兆。
肥胖的人頭痛,多半是氣虛、濕氣和痰引起的。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人參、白朮、川芎、白芷、細辛、羌活、桔梗、荊芥等藥材進行治療。
瘦弱的人頭痛,多半是血虛和痰火引起的。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在這個基礎上加入生地黃、當歸、片芩、川芎、細辛、羌活、桔梗等藥材進行治療。
如果頭痛遇到風寒就感到噁心嘔吐,這是屬於頭風。可以使用二陳湯進行治療。
頭痛偏向左邊,通常與風邪或血虛有關。
當歸補血湯,可以治療血虛和風邪引起的頭痛。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枯芩(酒炒)、香附(酒炒),各一錢;防風、蔓荊子、柴胡,各五分;荊芥、藁本,各四分。煎水服用。)
加味四物湯,可以治療血虛導致陰火上衝引起的頭痛。 (藥材:當歸、川芎、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荊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梔子(炒),各等分。煎水服用。)
頭痛偏向右邊,通常與痰和氣虛有關。
黃耆益氣湯,可以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 (藥材:黃耆(蜜炒),一錢;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薑汁炒)、當歸(酒炒)、川芎、藁本、甘草(炙),各五分;升麻、黃柏(酒炒)、細辛,各三分。加三片生薑,煎水服用。)
頭痛左右兩邊都痛,通常是氣血兩虛。
調中益氣湯,可以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 (藥材:黃耆、人參、甘草(炙)、蒼朮(米泔浸,炒)、川芎,各六分;升麻、柴胡、陳皮、黃柏(酒炒)、蔓荊子,各三分;當歸,六分;細辛,二分。煎水服用。)
如果頭痛時感到頭暈眼花、噁心,這是屬於痰厥引起的頭痛。
半夏白朮天麻湯,可以治療痰厥引起的頭痛,伴隨眼黑頭暈、噁心煩悶、氣短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說話無力、精神恍惚、眼睛不敢睜開、感覺像在風雲中、頭痛欲裂、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冰冷、無法安睡等症狀,這是因為胃氣虛弱,導致痰液停留所引起的。 (藥材:半夏(薑汁製)、陳皮(去白)、麥芽,各七分半;白茯苓(去皮)、黃耆(蜜水炒)、人參、澤瀉、蒼朮(米泔浸)、天麻,各三分半;神麯(炒),五分;黃柏(酒炒)、乾薑(炒),各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