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四 (19)
卷之四 (19)
1. 汗證
若陽盛陰虛盜汗者,用當歸六黃湯(方見前)。
若陽氣虛弱,汗出不止、肢體倦怠,用參附湯(方見眩暈)。
若上熱喘急、盜汗氣短頭暈者,用參附湯(方見眩暈)。
若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方見補益)。
若腎氣虛乏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方見補益)。
若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
治腳汗方
白礬(五錢),乾葛(五錢)
為末。水煎,逐日洗。連五日,自然無汗。
白話文:
汗證:
若體內陽氣過盛,陰液不足而盜汗,則使用當歸六黃湯。
若陽氣不足,汗流不止,身體疲倦無力,則使用參附湯。
若上半身燥熱,呼吸急促,盜汗、氣短、頭暈,則使用參附湯。
若腎氣不足,盜汗伴隨發熱,則使用六味地黃丸。
若腎氣不足,盜汗且畏寒,則使用八味地黃丸。
若氣血都虛弱而盜汗,則使用十全大補湯。
治腳汗方:
將白礬和葛根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每天清洗患處,連續使用五天,汗即可自然消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